如何破解教学中的四大困惑

时间:2022-08-21 12:44:35

如何破解教学中的四大困惑

美国作家约翰·罗斯金在《痕迹》中写道:“把每一个黎明看做你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做你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进入舟中工作已有一段时间,在这段人生轨迹上,我就是以这样一种信念不断经营平凡而精彩的生活。在过去的时光里,留下的有苦、有涩,而更多的是甜,一种由衷的欣喜与满足。

这段时间以来,我坚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后好好反思,除把好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外,还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做好课外辅导工作,以弥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困惑。

一、如何合理处理教材与练习

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实习、见习期间与多位优秀教师的沟通,以及听课的感悟,我总觉得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根本,所以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来备课。到舟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自己已经慢慢脱离教材,是以学生平时的练习为基础来进行备课,而练习题型多样,又颇有难度。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我在备课中会对作业中出现的题型进行归类,然后针对每一类题型准备相应的练习(往往忽略课本例题),导致我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识点的呈现非常快,直接进行习题教学,而且这样的课堂容量非常大,必然导致我的教学节奏加快,使得一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难以适应。一边是学生的平时练习与教学进度,一边是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困惑。

思索:我认为无论是面对怎样的学生,都应该以教材及教学大纲为基础来备课。对学生而言,任何一个新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都至关重要。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果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接受过程中,那么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这样他们在日后处理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时就能比较轻松地应对。虽说作业题型多样化,但是如果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对学生的成长并非好事,最好的教学应该是将解题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简单的习题教学,再者留一两个难题给学生思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二、对学生是“爱”,还是“严”

年轻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没有代沟,容易走进他们,这是我的一大优势。可是往往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限度,超越这一限度,事情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对学生亦是如此。工作之前,就给自己立了一个准则:对学生要“严格在先,爱在其中”,努力做一个亦师亦友型的新时代教师。可是当我正式接任教学工作时,我似乎已把“严格在先”甩在了一边,对学生过度信任,这使得我在学生当中没有威信,甚至有学生对我所做的数学学科抱无所谓的态度,以至于成绩难以提高。对学生的“爱”与“严”如何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是我的第二个困惑。

思索: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年轻教师与学生年龄差不多有利有弊:利在于教师与学生容易进行沟通,能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弊端在于如果教师与学生零距离,那么教师必然会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严,学生就会把课外与你的“朋友”关系带到课堂上,这必将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我已深刻感受到这一点)。我觉得改进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人才观,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正确地评价学生,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有威严的教师,能掌控整个教学秩序,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又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而在课外答疑纠错中,应以朋友的姿态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因为真心热爱教师这份工作,所以对于教学我充满热情,很希望班上每一位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都能取得好成绩。每次遇到作业不理想的学生,我都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单独对他们进行辅导。单元考试结束后,除个别考得非常理想的学生外,对于其他的学生,我都会单独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刚进行教学工作时,我只教一个班,可是一学期后我担任了一文一理两个班的教学工作,后来又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发现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次批改完作业或试卷,把做得不理想的学生名字记下,想找时间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分析原因,可是事与愿违,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是我的第三个困惑。

思索: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这是课堂教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外面对面地纠错答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个知识点分析得不够透彻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的不足。可是教师个人精力有限,学生数量颇多,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一方面在备课中多下工夫,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课外辅导中提高效率,对于多数学生犯的同种类型的错误可以在课堂中统一指出,而对于个别学生,可以抓住时机进行辅导,如课间10分钟、夜自修等,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能跟得上教学进度。

四、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感觉自己工作是很积极主动的,可是我发现自己并未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反,他们总以为我会主动找他们,帮他们查漏补缺。这种想法使得他们在学习上变得非常被动,长此以来,就很少有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来咨询我。那么,我该如何把自己工作的主动性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呢?这是我的第四个困惑。

思索:“学习”主要是学生“学”的一个过程,教师只是起“引导者”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学生,如果学生自己想学,主动去学,老师只要在学生“学”的过程中,稍加引导,以免他们走弯路,学生的成绩必将稳固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认为应抓紧时间积累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心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渐解决以上这些工作中的困惑。

上一篇:论“反思”的教学风格 下一篇:综合大学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