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对口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9-26 08:34:33

高职对口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对口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该类学生学习动机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B级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口学生对英语的作用普遍认可,对英语学习兴趣较高,成绩与动机正相关;而学习焦虑对学习成绩影响最大。据此,本文提出应针对高职对口生源的特点,根据该类学生群体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满意度。

【关键词】对口生源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38-01

对口生是指普通高校按科目招收的学生,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相对于统招生,对口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适度的英语学习动机。然而,学习动机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其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和学业成就[1,2,3,4]。动机是学习语言的先决条件,动机水平高的学习者学习效果要优于动机水平低的学习者[5]。通过探讨对口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获得当前对口生学习动机现状的直接资料,可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有利于探索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内容。张春兴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个体学习活动,并维持该活动,使学习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6];Dornye i及刘东楼认为外语学习动机的组成是:1)学习该语言的目标;2)在实现目标中作出的努力;3)努力的持久性[7,8]。本研究认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9]。本研究基于Dornye i[7]和秦晓晴[10]有关动机的分类,结合被调查者的实际学习环境及2013年浙江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B级的成绩,通过改进运用秦晓晴[10]的外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利用动机变量和动机行为分析对口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动机变量和动机行为的相关关系,及不同动机变量和成绩的相关关系。

1.研究对象及调查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对口学生,样本规模为157人,其中,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150人,发放问卷150份,无效问卷40份(原因包括:未参加考试、漏选、多选),有效问卷110份。

1.2问卷调查设置

本研究的对口生外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内容由个人信息、动机变量和动机行为3部分组成。动机变量包括:①学习兴趣(1-3)、②语言作用认知(4-7)、③学习焦虑(8-10)、④短期学习目标(11-13)、⑤长期目标(14-16)、⑥自我效能(17-18)、⑦成败归因(19-20)、⑧教材资料认可(21-23)、⑨网络学习资料认可(24-26)、⑩师生关系(27-18)。基于Dornyei的动机模型[8],在问卷设计中纳入对教材资料和网络学习材料的认可和师生关系。问卷采用liker五级量表形式,用于调查的全部数据收集完成以后,将测量的各个潜在变量的所有显在变量指标值相加,得出该潜在变量的复合分值。

2.关联规则分析与讨论

3.教学改进策略探讨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故动机的改进对基础较差的对口生格外重要。据调查结果,可从以下方面改进高职对口学生的学习动机:1)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感。 统计结果显示学习焦虑和动机行为、PRETCO-B级均成负相关关系。适度降低焦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进而提高学习成绩。2)正确定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呵护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由于对口生模糊的英语学习需求、薄弱的英语基础、对效果速成的渴求决定了对口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施教者应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随时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英语知识水平以及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Schunk. D H. Introduction to Section and Efficac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1): 3-6.

[2]Ames C A. Classroom,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s Mo?鄄tiv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 (2): 261-271.

[3]肖肃. 外语专业学生多元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相关性研究[J].《外语界》,2003(5), 35-39.

[4]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 2002(4):74-78.

[5]王振宏,刘萍. 动机因素、学习策略、 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2, 32 (1):65-69.

[6]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Dornye I Z. 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2005.

[8]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9]王有智.学习心理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0]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张素梅(1982-4-16),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语言学中的关联规则挖掘等。

上一篇:私享定制 8期 下一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