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17 04:36:01

浅谈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学生觉得难学,老师觉得难教,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会计专业令人不十分满意的一门课程。为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从审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材料的组织、审计案例的分类教学和审计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分析了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审计学 案例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9-02

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站在超然独立的角度上进行监督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所以学生觉得难学,教师觉得难教,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都令人不十分满意。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审计学教学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以往关于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考虑或讨论中,普遍认为最困难的就是关于教学材料的组织、审计案例的选择和实践教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科学组织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材料

审计学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审计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困难在于如何选择和组织各种材料,以使这些材料可用于丰富一学期的教学过程,另外,会计专业同学实际并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或者审计学工作,所以他们很容易将课堂上学过的会计处理遗忘,还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这样就更增加了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因此如何给学生呈现易于理解和乐于欣赏的会计和审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该门课程的工作现实感,就显得至为重要。

(一)教师需要补充实际业务的材料

学习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取决于老师和学生的能力,但部分还取决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所以教师应该合理配置教学内容和材料。教科书应集中在审计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为审计工作报告提供理论基础。教师还需要补充一些能给学生接触实际相关业务的材料。例如,审计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是当银行报告,如对账单、未兑现支票的列表,显示银行账户现金平衡出现问题时,如何协调银行账户?当同一个银行账户出现很多条作废支票和交易记录时,又该如何协调该银行账户?相信有很多学生都会为此问题而犯难,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的基本的审计原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过实际业务所需的各种材料,这样就限制了他们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能力。

当前关于审计理论的教科书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相反,其他材料相对较为缺乏。如支票,销售发票,购买发票,收货和发货记录,盘点表,银行对账单,一个完整季度的审计记录等。

(二)教师应针对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测试

鉴于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需认识到应根据市场上的具体变化,设计相应的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随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测试,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

虽然有很多关于审计实务操作的教材以及大量的参考书,但是这些参考书并不适用于成人院校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准备用于测试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教学材料,比如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虚构收入的常用手段、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审计和固定资产审计之间的关系等。

二、审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现身说法,反过来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审计学课程教学,像其他管理学专业一样,不能完全在课堂上教到所有的知识,需要通过案例教学给以补充。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加深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完全胜任基本的会计工作,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围绕审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熟悉审计的基本流程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结合会计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财务知识,并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作者认为一个仅完成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学习的学生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审计师,也不期望他完成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员可以完成的工作,但是他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基层会计人员。

到目前为止,我们承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但相信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配置和教学环节设计,可以缩小这个差距。

(一)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必须是现实的,并且必须有相关的材料可以覆盖,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而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二)分类教学,合理分配课时

案例教学应按照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分类。

首先,有一些案例是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的,但通过书面就可以解决的。例如,学生在单位如果从事会计工作,可能会接到其他单位发过来的应收账款询证函,也会从银行获得银行对账单,自行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等,对于这类小案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大量的指导就可以独立完成,应多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实现教学效果,可以占用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

其次,有一部分稍大一些的审计案例不是个别学生通过书面就可以单独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案例完成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渗透与讲解,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教师的演示。针对这类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对于内容更为广泛的案例,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比如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学生需要结合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库单、发货单等原始凭证和收入明细账进行审计,就需要在课堂上投入大量的时间。

三、审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审计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审计实践,否则就成为脱离实际的理论,没有任何价值。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审计人才的需要。目前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我们已经引入了审计学实训教学,对每个审计实务都配备了相应的小实训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往往不敢下手,导致审计实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巩固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每一次审计实训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关的案例研究或分析报告,该报告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关于案例:看到案例后学生想到的可能的风险点以及会计工作中应该如何防控;

(2)关于展望:这一部分应包含学生在案例分析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学到的知识,以及对案例分析结果的总结。

另外,审计学是一门很务实的课程,进行再多的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经过事务所审计工作的亲眼所见,学生所学的知识仍然是纸上谈兵,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到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实习一段时间,更能让一个学生感觉到审计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同时是一个有形和实践的课程,并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和会计工作实际的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孙伟龙,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5)

[2]陈平原,上什么课,课怎么上?中国大学教学,2011(2)

上一篇:北京先锋耀莱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下一篇:浅谈民族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