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理论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启示

时间:2022-09-26 08:20:38

心理资本理论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启示

【摘 要】心理资本理论认为个体积极的心理资源无论对个体本身还是组织的长远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力,本文在回顾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职业心理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增强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来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

2013年被誉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有很多客观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等主观因素需要我们关注。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同时还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资本。

一、心理资本的理论

心理资本的概念由Luthans及其同事进行界定,包含希望、乐观、自我效能感和韧性四种积极心理能力。心理资本是指“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心理资本水平高的个体的特点是:(1)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自我效能感);(2)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乐观);(3)坚持目标,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希望);(4)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很快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韧性)[1]。

国内外的研究初步验证了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领导和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等的积极影响作用,对离职意向和旷工等的消极影响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着力于通过开发和管理员工的心理资本来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和绩效。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对职业心理的影响

心理资本理论不仅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启发和视角,也给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带来了启示。我国学者不仅对企业员工和领导进行了心理资本的研究还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状况进行了研究。

徐辰认为,大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可以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和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这说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程度越低,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来降低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困难程度。

励骅、曹杏田认为,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3],这说明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莎日娜认为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职业探索行为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提高心理资本水平来促进职业探索行为[4]。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方法

心理资本不仅是员工高绩效的必要保证,也是个人成功的必要保证。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对他们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人生的成败。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方法有:

1、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增加大学生的成功体验是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有效方法,这要求大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对自己能力和意志力有客观认识的基础上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完成职业生涯中阶段性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同时需要高校为大学生创设更多展现他们能力、特长和才华的机会,让大学生能在日常的校园活动和学习中体会到成功和自我实现。高校教师要多给大学生积极的关注和评价,让他们能更确认自己的价值。社会、高校和家长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大学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时能够感受到温暖、关心和支持。

2、树立大学生对未来的希望。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就业形势的严峻不能影响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希望,不能影响大学生对于梦想的追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让大学生们认清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给予他们克服困难和阻碍的方法和指导。同时要让大学生学会享受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乐趣而不仅仅关注最后的结果,准备好并愿意在困难和阻碍面前坚持到底,并能根据现实的情况调整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或者降低自己的目标[5]。人生如船,梦想如帆,大学生会在追逐梦想的进程中而成熟,会在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过程中收获。

3、培养大学生乐观进取的精神。Bunderson指出,个体的现实主义乐观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开发与训练:学会对过去宽容,学会正确评价现在以及学会为将来寻找机会。大学生要对自己过去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宽容,不能被过去的失败困住了手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正确预估形势的同时要认清自己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自主创业、考公务员、考“三支一扶”、做人民教师、进国企、进民企,这些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就业选择。大学生要乐观积极的看待未来,先就业再择业,放低自己的预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后再寻求上升的机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脚踏实地、勤奋刻苦,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大学生一定会找到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舞台。

4、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大学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容易产生失眠、焦虑、抑郁等身心失调症状,高心理韧性的大学生更能抵抗压力的不良影响,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和适应能力。每个大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克服困难、自我发展的潜力,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不仅仅要帮助大学生缓解由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认识和发掘自己的心理韧性,使他们获得对压力和困难的自我抵抗力[6]。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不应简单地帮大学生看作是对困难、压力的被动接受者,而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主动性,认识到他们有能力自己帮助自己,他们能自己度过难关。靳宇倡、秦启文提出开发韧性可通过聚焦个人资产策略、回避危害策略和改变影响过程策略来实现[7]。具体来说,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大学生要不断地聚集和增加能给自己带来竞争力和积极结果的资源,要回避可能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的伤害,通过优化就业、择业的过程和细节来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Luthans F,Youssef C M,Avolio B J.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徐辰.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3]励骅,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

[4]莎日娜.心理资本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

[5]仲理峰.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3):482-487.

[6]朱晓庆,赵优优.心理资本理论及其教育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10(01).

[7]靳宇倡,秦启文.心理资本的理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5):33-34.

上一篇:中美早期香烟广告浅谈 下一篇: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