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研究

时间:2022-09-26 06:28:04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研究

摘 要:好文章往往是经过反反复复、再三斟酌修改出来的。要多读原文,增强语感训练,善于发现问题,推敲琢磨,循序渐进,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教师要以扶为主,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抓早抓好,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关键词:推敲;持之以恒;自改;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47―0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新课标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孩子们在“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过程中培养独立修改的能力,这个重大的改革是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多读原文,增强语感训练

课堂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主渠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学生自改的欲望,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提倡用“念”的办法来检查写成的稿子,一篇文章写得好坏,一读一听就能发现它的成败之处。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制造一种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氛围,让学生同桌讨论或按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每位学生先说出自己写作意图,再读写后的文章,自读、诵读,让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相互听、相互听取对方的看法,在读中、议中换词改句,笔不离手。这样学生“读进去,想起来,改出来”边读作文边凭着对语言的灵敏感受,检验用词是否准确,造句是否生动,布局是否合理。由于多读原文,文章的内容就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从中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课堂上训练学生用“读”的办法,靠语感修改作文,做到:一读改内容;二读改词句;三读检查定稿。学生通过朗读循自己当初作文的思路,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回首审视自己的作文,能改得主动,真正做到“利病自明”。学生修改作文在开放式、交流式的课堂中度过,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改得活泼,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推敲琢磨,教给学生“自改”方法

教师应以教学的根本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自改”的方法。再度审题时要认真思考,课题与内容有什么联系,文章的内容是否紧扣题目。研究词句时提出: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在这段和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琢磨篇章布局用同样方式思考:为什么这样开头,为什么这样结尾,段落之间什么联系,能不能调换一个位置。揣摩写法时要自问:我这样表达思想内容是否正确……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推敲,从中发现文章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这是修改作文的前提和关键。

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自改”习惯

1. 以扶为主,扶中有放

学生修改文章,首先要解决“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小学生自改能力偏低,他们对作文的修改首先是从效法教师的改法开始的。因此,必须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在于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讨论、争论的时间,有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学生越有机会表现自己就能越积极、主动地参与修改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从明白为什么不该“这样写”逐步到掌握该如何“那样写”的方法。作文指导课,教师可放大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当着全班学生面批。边批边分析,然后逐句让全体学生修改,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集体修改中,集思广益,让学生从别人的分析、修改中得到启示。更主要的是掌握改文的方法。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文章,运用所学的修改方法,进行半独立修改作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自改练习,启蒙自然,润物无声。教师扶的出发点必须建立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基础之上,反复这样训练,学生熟能生巧,慢慢地就摸着门道了。

2. 以放为主,放中有扶

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教师要循序渐进,以放为主,放中有扶,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投入,提高学生自改的能力。对学生作文应以批为主,尽量少改,确有不妥之处,可以划出来,用批改符号,简单评语暗示学生,让学生自己斟酌修改。如内容不具体用“……”,病句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用“X”,另起一行用……修改作文的难易程度必须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标明要改的地方、范围,提出修改的方式和思路,使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意图与批改符号修改作文。教师还可把一些有明显错误的篇章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修改。要求学生更深入一步地想:从审题立意到选材布局、从具体到形象、从表面到实质、从改通到改好,进行创造性地修改。对学生改后的作文,应以表扬为主,要有意让学生“旗开得胜,首战告捷”,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巨大的写作热情,并使已有的热情得以提高和发展。这样学生在放中有扶的训练中,就会逐步形成独立修改作文的技能和技巧。

3. 抓早抓好,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师训练学生作文,要注意教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自改的好习惯。习惯养成靠什么?靠的是训练。训练要注意系列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让学生在反复训练的实践中学会运用。因此,教师必须尽早抓起。从上第一堂语文课说好第一句话起,就要培养学生修改能力。在训练学生组词、造句、成段、谋篇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相应地训练学生修改这些内容的能力,这样,培养学生从修改知识性的错误到修改逻辑性错误的能力。养成自改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到了这种境界,“自改”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促进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任新刚.培养学生修改作为能力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8).

[2]潘红玲.学生自改作文主体性发挥及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2005(01).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高中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培养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