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医学科青年教师的带教体会

时间:2022-09-26 05:48:55

培养核医学科青年教师的带教体会

【摘要】通过核医学实习,使青年教师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水平,掌握核医学治疗的基本原则、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常规操作的基本方法,熟悉和掌握核医学常规诊断的书写方法,提高青年教师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词】核医学科;青年教师;带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44-01

核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现论的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和创新,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医学科的青年教师,不仅是自身的知识基础,更需要培养实践的能力,对青年教师的带教学习也是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带教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培养青年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因而现在核医学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成为疾病诊断、治疗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1核医学科管理

核医学以其专业种类多、工作范围广、技术更新快和投入产出多为特点,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水平和技术进步,在现代化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核医学与其他影像技术(CT、MRI、DSA、超声等等)在成像原理、提供信息和结果解释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充分认识核医学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潜力以及其自身的特殊性,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核医学科室的管理工作。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实现管理的重要组织保证。核医学科的组织建设原则上应根据医院的等级规模,考虑到科室的专业特性、承担的工作任务、发展趋势和各地具体情况等诸因素来确定。要求有利于放射诊断、超声、核医学有机结合,有利于科室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诊断治疗和工作效率。核医学科的科室单元上由医疗组、影像组、标记分析组和功能组四个单元构成,各单元组由医师、技师及其他辅助人员组成。根据所担负的任务和不同的专业分工,每个单元设立医师组长、技术组长、各实验室组长,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以科主任为核心,科核心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协助科主任完成相关业务工作的实施与管理。

2培养核医学科青年教师的带教体会

2.1坚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教师们妥善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新分配的教师实施岗前培洲,有计划地完成教育理论班的培训,切实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支持教师完成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的学习,积极参加国内访问学者的学习及助教进修班等的学习,以及攻读定向研究生及在职研究生。校内组织听课、观摩教学、科研讲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市教委领导的肯定。

2.2建立青年教师考核评估体系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带教学习,要对他们的学习和进修效果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估,可以把实践学习的情况与评估的指标挂钩,从而激励他们自身的潜能。同时考核评估指标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核审,力争让每个青年教师都能受益,不管是带教学习的过程,还是考核评估的过程,都需要一个客观、公正和公平的评估体系。

2.3严格教学环节管理通过对核医学科青年教师的带教过程进行督导监管,不能让这种形式流于表面,不能仅仅只是让青年教师处于学习者的角色,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核医学科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这样学习起来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带教教师要将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反馈给他们,才能真正起到带教的良好效果。

2.4鼓励支持科研创新在进行核医学科青年教师带教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结合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才能让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进行完善,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科研创新,从带教的过程中创新自身的知识点,将这些课题在实践中进行解决,从而使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5注重对有利于养成智慧品质的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比如伦理道德、心理健康和思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十分重要。因为伦理规范行为,性格左右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必须注重掌握技能性知识,比如外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必须注重与本专业相关和延伸性知识的学习。其中,理念性、观念性知识的学习是带有方向性的,是第一位的。如果只有本专业知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不可能的,并且只站在本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和判断问题往往是片面的。

3结论

通过对我科的青年教师的能力的培养,他们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成果正是他们医学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这种带教方式是青年教师自我提升的一种非常重要并值得广泛推荐的方法,能够确保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前途。

参考文献

[1]彭美玉,张文光,施红,等.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01).

[2]宋敏.论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J].中医教育,2009(02).

[3]苏畅,彭家和,何凤田.医学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

[4]王宗霞,韩丽莎,宋芳,杨艳芳,吴涤.青年教师手写讲稿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04).

上一篇: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下一篇: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