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书法之道

时间:2022-09-26 05:29:56

浅谈中国书法之道

【摘 要】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了几千的积淀,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令华夏儿女无不为之自豪和拜慕。但是,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书法艺术之道也并不是平坦的……不过,有每个时代的社会和文人志士支撑起了这一民族精神财富,让书法坚强地走到了今天,并继续走下去。本文尝试分别从社会因素、文字、载体、书家主观思想以及给观赏者带来的感受等方面探索“书法之道”,试图还原其发展的“台前”和“幕后”。同时,根据对书法“过去”和“现在”的分析对其“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一番畅想。

【关键词】影响因素;观念;发展

中国书法是一种汉字书写的艺术,它以“结体为形质,笔势为性情”,也因此与世界上其他艺术区别开来,以丰富多彩的姿态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是附着于中国汉字、承载中国文化的艺术,故其历史可追溯到“当中国文化开始以书面形式积累、传承时”。在随后的发展之路上,不同时代有着自己不同的特色:秦汉古拙,魏晋风韵,隋唐法度,宋元尚意,明清朴真。那么,中国书法的发展受那些因素影响?发展状况如何?为了将如何走?

一、社会因素对书法之道的催化作用

社会因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反应物和催化剂。当人们开始以氏族方式生活,社会也就形成了,为对生活中事务记录,产生了文字,在古中国表现为汉字,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同时加入审美元素,书法艺术伴随着产生。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回顾整个书法史发现,在古代,书法基本上是社会高层“消遣”的方式,民间书法与其相比势力显得有些“尴尬”……另外,当一个时代经济达到对于当时而言富足的时候,文化也得到更多的关注,收到世人亲睐,作为精神生活的满足方式。东晋时期的庄园经济的程度比西晋更重。由于农业技术提升等因素,在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密集开发下,江南获得全面开发而繁荣兴盛,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长足进步。该时期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书法艺术也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出现。汉武帝时期的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鼎盛时期,此时,隶书立极。另外一个高峰出现在唐代,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汉武盛世)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政治对文化发展的“肯定”。当一个朝代的皇帝对一门艺术首肯或喜爱时,会出现全国上下的效仿,这门艺术犹如“国艺”得到长足发展。唐太宗对王字的喜爱在一方面捍卫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王字被广推广,如今流传的王字“下真迹一等“字帖皆出于唐人之手。

文化是书法艺术的依托。书法产生于文化产生之初,做为中国先进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二者“同发展,共命运”。书法艺术凝聚力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每一根线条体现到是文化的挥洒与流动。道、儒、释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哲学思想支撑,在书法中亦有完美的体现。晋代,玄学中兴,世人谈玄,追求自然放达、个性不羁的态度,寄情于山水之间,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时人书法作品玄妙尽显。近代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其空灵之境界同样表现在了作品之中。

二、客观载体对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

汉字与书法艺术相依为命。书法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和感受伴随着以实用为目的的汉字产生。为方便书写,汉字书体随之简化、演变,导致书法艺术的演变,出现各体兼备、丰富多彩的胜景。另一方面来说,汉字在作为简单的结体时决定了书法的形势,作为内容表达思想时决定了书法的整体格调,反之书法将汉字提升到审美层次。

书写载体、工具对书法的“无意”推动。甲骨文是公认的最早书法作品,欣赏甲骨文会发现,其线条细挺,字呈纵势,给人以清灵、高古之感。这与当时书写载体和工具有关,只能在甲骨上可写,加之顺之纹理,出现独特的线条形态、质感和字势。西周铜器大盛,大都书法作品出现在青铜器上,由于其独特的质地,其铭文书法也带给后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两汉及魏,书法大多以碑刻形式出现,经过大自然二次造化,流传至今,汉隶展现出古朴气质,魏碑楷书给人以雄强、质实的感受。晋代,纸张以非常普遍,笔墨也发展得相当成熟,“二王”开创了传统帖学体系,将书法流美、醇雅的一面完美地展示出来。看似无意而自然的介质选择,经过时间的考验,留给我们的确实绚烂多彩的书法元素,任由我们尽情汲取其中的营养。

三、书家主体思想对书法审美格调的决定作用

书法在两汉时期“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书家开始寻求自己的艺术追求,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文化积淀带入其书法作品,形成个人基本书法风格。对王羲之来说,时代风气决定了他基本生活态度、审美理念和艺术追求,企图寄情山水,悟对玄学,追求乐观放达,旷远自然,这在一定层次上来说主宰了其书法风格,从中可以看到其人生追求和主观思想。颜真卿可谓继“二王”之后有一座高峰,其书法作品体现出雍容华贵,刚毅雄强,严谨规范的风格,他本人的性格和思想可以给这些一个合理而恰当的解释。另外,张旭的癫狂,怀素的醉意,黄庭坚的不拘小节,坡的多情,米芾的高傲,褚遂良的华美,欧阳询的内敛……每个人的思想理念及内在文化厚度在其书法作品中都表现得那没淋漓尽致。

四、书法作品给观赏者带来的主观感受

书法的生存可分为三个层次:1、对优良传统的继承;2、书家主体艺术追求与思想、文化内涵的宣泄方式;3、通过书法作品与观赏者情感的交流。前面说到书法史的发展与传承,对书家主体思想与其书法作品也进行了分析。书法作品带给观赏者什么?又是如何进行情感交流?

书法作品是书家感情的寄托,线条随着感情的变化而跌宕起伏,对空间的分割或开或合,墨色枯湿浓淡也随之变化。以颜鲁公《祭侄文稿》为例,当这幅传世之作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被其渲染出的气氛所吸引,卷首几字落笔,情绪稳定,随着书写的进行,情绪高涨,复杂的心情得到尽情宣泄,大量的枯笔,体现出躁动的心情,个别处出现方折、尖锐,传达出此时情绪的极端,肆意的“涂抹”,线条信手流动,将感情发挥到一种极致。观赏者一方面直观看到其章法的自然,另一方面,则找到与其默契和灵魂切合点,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心灵交流,感受那份悲愤与复杂的心情……

书法不仅让观赏者看到书家技法的高超,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感受,是通过一种被意象化的艺术进行的思想交流。

五、书法之道源远流长,未来将何去何从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财富,继承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让中国书法继续走下去,我认为应回归到上述三个层次。

书家主体艺术追求与思想、文化内涵的宣泄方式。其中又包括两个层次:文化内涵;主体艺术追求与思想。书法以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为支撑,文化决定书法之境界,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是决定他艺术成就的主要因素。当书法失去了文化的滋养,只会是哗众取宠,流为庸俗之境之日指日可待……另外,以文化内涵为基础,书家进而在表达感情的同时追求艺术境界与风格,创新而不失法度与内涵。书法之道,有平坦有坎坷,有自由有限制,有交流又有隔阂……书法之道,一路走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路基,是前世书家用智慧与汗水铺就的康庄大道。

未来如何走下去?这是留给我们的思考题,继续昂首走下去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回首,是先人留给当代书法艺术的探索的经验,我们还可以追寻到他们走过的足迹。踏着这些深深脚印,抬起头,遥望远方,继续前进。用踏实证明我们的不辱使命,用汗水证明我们的艰苦奋进,用沿途美丽的风景证明我们的希望。书法之道,将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何炳武.中国书法思想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钟明善.中国书法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上一篇:我区公安机关实习基地建设初探 下一篇:解析武士道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