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初探

时间:2022-09-26 03:56:01

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事业单位的经营方式也正在发生转变,其资金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财政拨款,因此当前落后的分散理财模式已不再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一套更为有效的会计核算模式,即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本文笔者主要从事业单位开展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并着重阐述了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意义 现状 措施

引言

会计作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管理中,人是做好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政府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一种自我完善。其目的在于以制度确保会计人员正常行使核算、监督和管理财务活动的职能,坚决抵制单位领导的错误指令,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事业单位开展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集中核算制对于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职能,提升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促进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基本职能之一,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课题。集中核算制是把会计管理权集中起来,受财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消除了对单位的依附关系和顾虑,使他们从“不敢言”、 “不愿言”中解脱出来,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抵制和报告,行之有效地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还有利于实现资产所有者对其资产的经营、管理、决策和处置的持久,全面监管、全面改善会计的执法环境,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二)进一步提升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会计法》立法的首要一项。会计集中核算制严格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把目标业绩与奖惩挂钩,从根本上消除了会计人员造假账的动机。鼓励会计人员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会计反映和监督,维持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的生命线,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发挥其决策作用。换言之,如果将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为向使用者提供对决策和评估管理业绩有用信息,“有用”应当由反映信息品质的若干质量要求所构成。一般认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四个特征是最重要的质量标准。而不同会计政策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而影响到国家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制定的经济政策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影响到经济杠杆调控经济的力度和效果。

(三)促进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通过制定完善的各种财会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建新的财务监督约束机制,使会计人员更加积极地依法行使会计监督职权,规范各项资金收支,进而可以从源头上遏制随意挥霍国有资产、滥发钱物、虚报冒领等违纪事件发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响应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号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财政资金使用浪费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最根本原因不在于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不力,更多的在于财政资金在下拨至具体事业单位的过程中,有关这部分财政资金在使用方向与使用金额方面的问题无法通过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全面、真实且有效的反映出来。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方面的缺失使得一部分部门领导与单位会计人员在财政资金方面做出“假动作”,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个体性利益在中央政府部门下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型地位,财政秩序比较混乱。

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就在自身的会计部门施行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该模式的施行,不仅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工作,还有效的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政资金使用与流动的透明性,进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然而,虽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顺利开站,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带去了众多优点,但是其在自身的发展中仍存在众多的问题是亟待完善的。下面笔者谈谈实施并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手段。

三、事业单位实施并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改革,扩大各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真正做到强化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目的。

(二)构建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完善固定资产监管

首先,由财政部对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严格界定,以此来使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入账口径;其次,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及报废处置审批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再次,账实相符是内控制度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使保管帐与实物一致,需完善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并落实责任人制度,借此使保管人员能够更好地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最后,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通过定期清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好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三)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应将单一的核算职能转变为管理职能。会计核算中心不仅要向单位负责,为其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要向《会计法》及政府财政负责。会计核算中心,一方面,要严格按财经纪律办事,并将传统的事后监督方式改变为事前监督管理。通过了解并掌握单位的正常经济活动状况,听取单位好的意见和建议,借此避免核算业务判断上的失误;另一方面,需要更新监督观念,建立一个行之有效地会计监督运行机制,以此来改善监督环境。通过与纪检、审计、监察等各部门的联合监督检查,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开通远程报账系统

现阶段,大量的凭证整理及摘要输入使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大,而实现远程报账后,缩短了审核以及修改时间,使工作人员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财务和预算管理上。同时,单位也可将报销及凭证的输入进行分散进行,进而减少到中心报账的等候时间。此外,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设置一些明细科目,这样有利于核算中心对单位进行财务管理。远程查账系统的开通,使单位可以及时了解各种财务信息,增进了双方的会计信息交流。

(五)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会计责任主体,所以应强化各部门的财务职能。各单位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对报账会计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其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处理水平;其次,各单位领导人应定期检查报账会计登记会计台账和与会计中心核对的情况,加强对报账会计的监督管理;再次,报账会计应具有审查会计事项合法性的权利,并承担向会计中心说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真实情况的责任。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尚不完善,致使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的事业单位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完善,具体的措施有: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构建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完善固定资产监管;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开通远程报账系统;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确保单位财政资金得到有力监管、会计行为进一步被规范、党风廉政建设得到更好的落实,进而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吴鹏飞,刘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8)

[2]任春红.浅谈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弊端与改进[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4)

[3]刘湘,裴云峡.浅析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效果的途径[J].知识经济.2011(02)

[4]陆洁.基于集中核算模式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5]李国栋.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对策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08(08)

上一篇:浅谈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医院现金流量表在资金管理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