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土木工程建筑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6 03:21:11

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土木工程建筑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很多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各项素质也逐渐提高,特别是在建筑方面对同学们的自身技能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很多高校在建筑教学方面也应该采取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高校的建筑教学事业的发展。在建筑教学过程中,不仅对于理论教学的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对于建筑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视的。建筑施工教学讲究的是要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中职院校建立良好的教学体系。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建筑施工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建筑专业教学的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院校;任务驱动法;土木工程建筑教学;运用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突出的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赋予他们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应具备的操作技能。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课程在中职学校很受学生欢迎,欢迎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建筑行业在当今我国各个行业中,正处于朝阳产业的势头中,学则有就业市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自于学生的自我需求和认可。

但是学生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学校给力,也即需要中职学校教学模式与之适应,给学生以只要认真学习就会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的 切身体验,但中职学校土木建筑工程教学尤其自身特点,设计的学科内容很广博,目前学生学习效率不足的问题是客观存在,因而,笔者提出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以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中职学校土木工程建筑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客观性

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为城市建设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城市建筑物的不断兴建则成为城市模样的地标,包括乡村的建设水平都与建筑物的硬件条件相联系的。尤其在人们生活水平已经具有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能力的现下,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引发土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也引发了中职学校土木建筑教学面临的新的社会背景和教学改革的势在必行。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工程土建部分包含四大分部一百多个分项,也就是说有一百多个知识点。”从这一阐述中足见建筑施工专业的学科特点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强、学科知识广博,技术水准要求高的特点。再具体些看,因为建筑工程土建部分涉及到的物理应用、制图设计、材料力学、建筑构造、结构力学等多门学科,这就使得教学活动增加了难度,每一学科知识都需要打好功底,否则就会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问题,在来日投入社会实践后,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问题。

2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内涵、特征及适用性

在中职土木建筑课程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针对建筑教学的基本原理上,建立与建筑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学习方法,将其转化为以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为主要的多维互动形式的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的教学进行吸收转化成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拥有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等实际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建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的特征表现为在建筑课程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教学内容也向着以实践教学为目的进行教学,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的强化学习。任务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行为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进行加强与培养,促进学生的社会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增强中职建筑人才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目标关系着教学课程的效率的高低,尤其在中职土木建筑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尤为显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相应的实际操作环境进行教学,针对课程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通过情景进行恍如实践过程中的周密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3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然性要求

3.1 进行教学改革

从目前中职学校建筑施工的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包括教法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不大适应。比如说,现有的课时安排是八十学时左右,也有的学校的课时安排还少于这个量。从课堂授课内容看,讲述的主要是施工工种和施工工艺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机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工程施工的土方工程、基底工程、房顶的防水工程、混凝土工程、建筑的安装工程等有关工程施工的计划组织方面的内容,授课内容比较多、比较具体,也比较费时。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必须改革这种教学现状,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情况来安排教学的课程和课时,可增删和优化组合传统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听课内容和实践操作仿真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和加快对专业知识的获得。

3.2 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从中职学校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教学目的说来,就是要实现专业理论与具体操作的紧密结合,在学生充分的专业操作能力上获取教学效果。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和领会基础知识,以形象化教学做富有效果。例如利用投影仪、多媒体等资源,让死板的理论知识动态化起来,让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打下建筑施工是怎样的烙印。教学效率上讲,这些知识应安排在学期初,原因是学生在这个时候的听课注意力比较集中,其听课注意力不容易被分散,课堂利用率最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在现场的真实情况与施工方法,施工的基本步骤要首先讲解,让学生尽快知道施工建筑的具体方法,在脑海深处就形成一种正确的观念,明确作为一个在工地的技术员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现场施工的技术水平是施工教学土木工程研究的重点,在课时方面应该有所偏重,工地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实践目的,而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学习到更多、更直接的施工技术,例如模版支护、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等具体的实践技术,尽管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程参与建筑的整个建设过程,但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重点的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施工能力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学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体育教师来说,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关注和思考,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促进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动态调整,施加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此来调节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懂得实际实践的重要性,切忌夸夸其谈,空想连篇。

教师要积极教授学生心理学的知识,让他们懂得积极的做法应该怎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创造条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鼓励和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不回避学习中的困难,不是为了修得学分来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行为。

4 小结

在中职学校土木建筑施工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在教法和教具上的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职土木建筑施工的教学质量,促进同学们的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起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措施,帮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土木建筑专业方面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本文针对建筑施工的教学中的问题做了详细研究讨论,希望能给建筑施工的教学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移伦,姚和芳.浅谈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7(1):90.

[2]孙朝晖.任务驱动教学应把握好的几个环节[J].教育革新,2007(8):25.

[3]周庆华.任务驱动教学的有益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9.

作者简介:

王艳艳(1979-),女,吉林市人,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建筑。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高效教学 下一篇:和谐数学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