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7-19 01:27:44

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信息沟通和交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有效的小组学习模式,达到高效完成课题任务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 合作 能力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86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等形式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分组是实施自主合作教学的首要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作小组,并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人都应有相应的责任。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合作,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三种,自主学习是后两者的前提和基础,探究学习是其他两种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效路径。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信息沟通和交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有效的小组学习模式,达到高效完成课题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单元,以合作为基本动力,以规则为基本保障,此三要素必不可少。笔者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应用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还是唱“独角戏”,一个人引导全场,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少,留给学生互相学习的时间更少。有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秩序,采用问答形式分小组讨论,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叉学习,导致学生小组内同伴之间缺乏共享,达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还有的教师意识到了互相交流的重要性,但是小组合作由少数学生主导,如一个小组4 人,相互讨论学习5分钟后只请一名代表发言,虽然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明,但一般积极性不太高,或者其他成员积极发言了却被代表或教师否定,这将严重打击成员的学习热情。这种由优秀学生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因为教师给每个学生分享的机会太少,没有从形式走向实质,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旨是相悖的。

(二)缺乏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维持讨论秩序,还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然而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完小组语文阅读讨论题目后便等着学生汇报答案,中途未给予任何指导,学生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这都是由于教师对小组讨论学习的认识不够,课堂上放得太松,火候把握不到位造成的。

(三)缺乏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技巧,筛选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合理分配任务,实行评价激励制度,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而,有的教师选取的阅读讨论题目不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有时未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学生表现好坏都得不到恰当的评价,严重打击了其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应用中的实施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一)合理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步骤就是交流,教师不能一人主导全程,应该设计合理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相互分享和学习,才能让同伴取长补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就与小组代表充分沟通,大致了解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后,定好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由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学习素材,教师从中选取优秀且契合主题的素材作为课堂内容,供小组进行学习和探讨。期间,教师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更贴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比如进行小组单词填空和造句比赛。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小组讨论的效果,对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总之,教师应注重课堂的民主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策略和阅读能力的养成。

(二)积极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人物,一定要起好指导教学的作用,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对于处于过渡期的小学生,刚开始接触难度升级的语文,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因此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之间走动,了解其讨论情况,对于害羞的学生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于学生的求助要及时解决。小组讨论完后,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正确指导,关注其英文发音、词汇的准确性和语句的逻辑性,帮助学生更快地提升阅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精心选题

小学语文知识丰富多样,并不是每个题目都适合展开小组学习,有些内容对刚升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是新知识,可能超出了其理解范围。因此教师应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引导其思考。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小组之间先自由讨论,互相问答怎样保护环境,5分钟后结束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保护环境的方案,其他成员自由补充,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并要求其他学生向其学习,然后再评判其表达的准确性,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实效。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提高,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科学评价

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把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氛围,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调动起学习热情,培养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致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的竞争行为,而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从而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养成“客观地认识自我,真诚地欣赏别人”的良好心态。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简约化教学探索研究与具体... 下一篇:论保险业务员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