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逻辑顺序

时间:2022-09-26 02:10:53

改革的逻辑顺序

近期随着国际金融形式的动荡,人民币开始双向浮动,而且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增速减缓,并出现了少量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要求人民币国际化暂缓执行、停止的呼声较高。在此,笔者想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的主观推动还是顺应市场的需求?

一直以来,官方角度所提的都是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

这个提法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描述。因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当国际货币体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市场上人们看到人民币的坚挺和中国经济成长的良好潜力,很多人希望得到人民币、希望用人民币来结算。

人民银行从2009年9月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顺应了国际贸易往来当中对人民币结算的某种需求,而且,人民币的投资也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推进人民币结算,其实就是帮助市场来规避贸易和投资汇率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措施。

既然有人要用人民币到外面去投资和进行进口贸易的结算,那么持有人民币的人,也希望有一个渠道能够让它来保值、增值,这些也都是客观的经济需求。

因而,推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其实就是监管当局顺应实体经济的需求而采取的动作。不要忘了,监管目的是什么?

监管不是说想管住,而是要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市场秩序,给企业提供交易的方便,降低交易成本,这是最重要的。当市场有需求的时候,就应该顺应需求。

第二:关于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改革逻辑顺序问题。

因为推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的背后,其实就是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而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给世界多一个储备货币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个逻辑顺序呢?

有人说,我们的逻辑顺序应是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可兑换完成,最后一步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上是这样的逻辑,但是理论和实际从来都不是黑白分明的,应该是边画边走。

利率的市场化推动了汇率的灵活性,汇率的灵活性和我们与实际经济活动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结算需求、投资需求。

监管当局则一步一步地顺应这些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实现了资本项下可兑换。

因为外资金融机构现在已经能够在银行间市场投资债券,外商可以用人民币来进行直接投资,境外合资投资者拿着人民币可以到境内投资证券市场,那么人民币就可以放到国外去贷款,可以到国外投资,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实现,这才是逻辑顺序。

另外,现在出现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外汇储备、外汇占款波动和存量减少,看到这些,市场蔓延着一种恐慌的情绪,但这些新趋势正是我们改革的目标。

中国的外汇储备太多,调控的目标是要减少国际收支的双顺差,而现在双顺差正在减少,储备也在减少,这是好事,正是调控的结果。

无论如何,现在的改革是有一个逻辑顺序的,但是这个逻辑顺序在实践当中其实是一个交叉形成的过程。

应该看到,现在,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各方面市场化条件比较好的时机,从单向人民币升值预期到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这恰恰是市场化推进的最好时间窗口。

第三:要发挥深港的优势,共同服务经济实体。

金融中心不是封的,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依靠良好的服务,吸引客户自发涌来,就形成了中心。市场是怎么形成的?

市场就是有一块地方,大家觉得这个地方很方便,就都来做买卖,于是就成了“市”和“场”。所以中心不是争取来的。

深港两地有非常好的地缘优势,我希望能够成为真实的南北城。

一个中心需要有良好的高端人才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环境,香港在制度上、在国际金融的环境上有优势,而深圳可以提供金融中后台服务,并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这点是深圳的潜力。如果做到这一点,深港就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香港毕竟空间有限,已经没有地方拓展,如果深港两地联合在一起,就可以为国际金融中心打好基础。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博源基金会理事

上一篇:日本养老金制度镜鉴 下一篇:助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