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时间:2022-09-26 01:58:02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激发创新兴趣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激发兴趣就是把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化成活跃状态,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并对学习方向和进程进行制约。那么,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活动情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呢?这是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提高求知欲,启发创新兴趣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提出高低适度,并且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这样会更吸引学生,可以激发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

2.合理满足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激励创新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上屡屡失败,会有挫折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适当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案设计比赛、数学笑话班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展示他们的不同特长。

3.珍惜和保护初中生的好奇心,维护创新兴趣

法国作家法郎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心理品质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他们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所以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引起的探索活动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而现实中的教师有时不注意这一点,有的漠不关心,更有甚者进行排斥: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有什么好奇的?几句冷言冷语就可能把蕴藏在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扑灭。再者,好奇心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往往淘气调皮甚至有些放荡不羁,喜欢独立自主地探讨,想法往往又别出心裁,但学习成绩并非全优,又不那么遵守纪律,因此并不讨家长、老师的喜欢。作为教师应当剖璞见玉,善于发现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不要把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诱发初中生的创新兴趣

1.利用数学中的典故、趣事和结论推导的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初中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应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比如,在上第一堂数学课时,我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课,而是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典故:“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1~3、1~5、1~7 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此时学生听到这些新奇的名称都感到很兴奋,我便继续讲:“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 就减去105 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1×70+2×21+3×15=157,157-105=52(个)。请你根据这一算法计算下面的题目:新华小学订了若干张《中国少年报》,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新华小学订了多少张《中国少年报》呢?”学生听明白以后都饶有兴趣地算起来。这样一来,既可以改善学生先入为主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的观念,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知识,开阔眼界,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先贤的创新精神。

2.利用初中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蕴含着独特的魅力。生活中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有的是依据数学图形衍变而来,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几何教材中就适当穿插了一些插图栏目,如初三几何中配有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插图。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桥的建造时间,新颖的设计,优美的造型、跨度之大等。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中的图形运用到创作和设计中,使知识得以运用,理论得以实践,使学生内心涌起创造美的激情,迸溅出创新的灵感,产生长久浓厚的创新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的复杂,参与其中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研究,我认为“创新”不是神秘、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具有可操作性,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具体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 赵希双.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群体思维的激发[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

[3] 魏文兴.初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4).

上一篇:关于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试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