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5 10:19:05

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业职业教育是一类特殊的教育,它培养的不是科技研发型人才,它的目标是为农村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人才,更好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但当前农业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14-1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

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鄙视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成本较高,实验材料、仪器投资较大,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涉农职高纷纷转行,如河北省迁安县职业高中,在1982年成立时设立农学、果树、兽医三个专业,但到1997年把这三个涉农专业全部砍掉,重新成立了机械、电子等清一色的工科专业,由农业职高变成了工科职高。

1.2 涉农专业招生、就业困难

农村以进城务工为荣,以在家务农为耻的观念相当严重。即使进职校也不学涉农专业,这就造成了涉农专业招生难。其次,涉农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不能大量接纳农业专业的毕业生,这就造成毕业生的就业难。

1.3 办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水平不高

办学方式只注重在课堂上,与实际脱节。农业传统专业调整改造的力度、广度和速度不够,学生能力培养上目标单一,缺乏技术应用向技术开发和具体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拓延。在专业设置上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虽然有部分农职院校在尝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但多数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尚未真正成为农职教育普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农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与实际需求相比,其基本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开拓精神、协调能力等非专业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1.4 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其原因是:一方面是学校自身办学模式仍较封闭,服务功能单一,为区域经济、农村经济服务的功能比较薄弱,或虽有参与,但主动服务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是学校不是行业主管部门举办,行业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关心度不高。应该说,其根本原因是当前的农业职业教育受办学体制的束缚。

2 解决对策

2.1 加大宣传,营造农业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应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公益性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培养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农情感和学农、务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小培养中小学主对农业科学技术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以后进行农业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2.2 完善法制,构建完整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必要的法规和政策,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使农业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类别体系。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农业高职院校增设本科专业招生,让不同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农业发展提供不同内涵服务的教学任务,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同时也改变全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偏见,确立农业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应有的地位;逐步建立农业从业准入制度,提升现代农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3 注重引导,合理配置农业职业教育的资源

使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水平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实际相适应,同一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专业设置相互协调,避免低水平重复设置、恶性竞争。

2.4 重点扶持,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重视政策扶持,明确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并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逐步实行农职教免费培养制度,和涉农类高职生助学金按月补助制度,减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学生上得起学,以提高全社会对报考涉农类专业的积极性,扩大生源;为毕业生树立立志务农的思想,对有志扎根农村建设的大学生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明确农职院校大农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待遇政策。

2.5 改革招生与学籍管理制度

改革现行的招生录取制度,允许农职院校面向农业大户、农业企业、乡村干部,通过定向招生、注册入学等灵活措施实施定向培养。促使培养目标与培养对象同位,使培养的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发挥他们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带头、辐射和示范作用,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带领其他农民应用农业科技、转化科技成果。

招收乡村干部到农业职业院校学习,提高乡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通过对已是乡村干部的优秀人员进行农村政策、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和文化技术水平,增强乡村干部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农忙做,农闲学”。

参考文献

[1] 尚志华.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2] 刘诠路.“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3] 郭兵.湖北省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4] 石鑫炯,金允昌,沈秀芬;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农业教育,2003(04).

[5] 汤生玲,曹晔.我国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条件对比分析[J].职教论坛,2006(03).

作者简介:孙国华(1973-),男,本科,四平农业工程学校基础课教师;郭伟(1972-),男,专科,四平农业工程学校基础课教师。

上一篇:佳木斯市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建设与实效 下一篇:论农业经济的货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