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圈点批注阅读法的运用

时间:2022-09-25 10:10:19

浅谈圈点批注阅读法的运用

【摘要】探求新课标条件下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圈点批注学习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突破口。它使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之中,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关键词】圈点感悟批注理解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在教学实践和读书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圈点批注式阅读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圈点批注学习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突破口。它使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之中,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我教的是通州区偏远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学生语文积累少,语言实践能力差。但是他们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而圈点批注这一传统的阅读方法正是可以让学生亲力亲为,走进文本,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元代著名评论家金圣叹读书达到逢书必批的地步,最终,成为有名的评论家,可见圈点批注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胡适的“抄录备忘,提纲节要,笔记心得,探讨研究”的“手到”读书法,也点出了圈点批注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我将用圈点批注帮助学生揭开阅读的面纱。

圈点批注阅读法对我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老师必须要给学生一个助力,帮助学生看到“庐山真面目”。

我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圈点批注。

圈点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精妙之处等等。由于我的学生阅读基础薄弱,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反复朗读文章,并将好词好句做圈划批注。在圈划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好词用标注,好句用≈≈≈做标注。

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的阅读过程。课前预习我会抛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在文章上写出自己的理解。

一、教师选好“圈点批注”的切入点。

开展圈点批注式阅读,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文本的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同时,这种阅读法有益于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文本的价值,进而超越文本。但在此之前,教师必须要选好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故乡》中的“高墙”具有特殊的含义,作者借助“高墙”的两次出现,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向读者展现了人物心理的变化。因此,本节课我将以“高墙”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圈点批注来深入理解文中的“高墙”,体会到“我”的心理变化。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理解《故乡》里的“高墙”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2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理解“高墙”的含义。

3教学难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故乡》篇幅比较长,难度比较大。我准备引导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主的理解文章。学生圈点批注并交流批注内容,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理解“高墙”的含义,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研讨中培养了自己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参与意识,体现了“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用“圈点批注”做好课前预习。

为了让学生在课上很好的理解文本,我通常在课前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预习并在文中进行圈划批注。

例如《故乡》,我要求学生用圈点批注法预习以下几个问题:

1朗读文章,你怎样理解文中的“高墙”?

2你觉得我离开故乡时,心里产生的那堵墙就只存在我和闰土之间吗?

3是谁筑起人与人之间的高墙?

学生将在课下圈划出文中写“高墙”的语段,搜索目标词、句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语境写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提前进入文本,为课堂上的交流评价做了很好的铺垫。

预习中,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或语言文字进行了个性的评价,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品味推敲词句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学生课上交流批注内容。

学生读过某一篇章之后,经过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并进行圈划,批注。那些用红笔写出的歪歪扭扭的批语是学生劳动的结晶。因此,我倍加珍惜。语文课上,我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将自己的批注内容展示给同学们,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让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期待着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故乡》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朗读文章,你怎样理解文中的“高墙”?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这两段文字:

“阿!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老屋里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地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然后,用投影展示不同的批注内容,学生进行交流,畅谈自己的理解感悟。即:哪里批注得准确?哪里批注得不准确?培养学生揣摩语言,深挖文本的能力。

学生的批注出现以下情况:

(1)第一出“高墙”是院子里的墙,表明我很孤独,与外界很少往来。

(2)第一出“高墙”也可能是“我”心里的墙,表明我很孤独,与外界很少往来。

(3)是一种心结,显出“我”的忧郁。

(4)心里上的一种厚障壁。

……

在交流批注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将两处“高墙”进行对比理解,在对比中学生会发现第二处的“高墙”已经变成了一个厚障壁,变成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伴随着“高墙”的含义发生变化,“我”的心情也随之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能理解第二处的“高墙”的含义。我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搜索相关信息:由原来的看“我”的少年生活到观察少年闰土的生活,看到闰土与“我”少年时彼此亲密无间,“哥弟相称呼”,闰土亲热的称“我”“迅哥儿”;而中年闰土见到“我”时,却口口声声称“我”为“老爷”,忙叫“水生,给老爷磕头”,并认为少年时与“我”平等相处是“不懂事”,不成“规矩”。闰土训斥水生……研读指定语段,让学生自主地去圈点批注文中的重点词语:隔绝,隔膜,通过比照辨析,反映了彼此间态度和关系的变化,统一对高墙的理解。这实际是一个重新整理批注内容的过程,是学生反思的过程。

学生通过交流批注内容,理解了“高墙”的特殊含义,同时也理解了作者运用“高墙”的比喻义来表达人物心理变化的写作方法。

又如《桃花源记》:

在预习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存在障碍,以多义词和古今异义的词语最为突出,所以这两类文言词语将作为重点解决。

1、多义词。

我准备以教师的问题引导,带动学生的自主活动。例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复前行,欲穷其林。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看注释,查词典,批注,展示交流。从而选择出“缘”“穷”的正确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怎样选择多义词的恰当义项:①看懂注释;②根据句意把握词义。并希望学生能够独立的实践这种方法,从而理解文章的多义词(例如:属诣异并),突破难点。

2、对古今异义词语的突破。

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认识混乱。我准备以“老师陈述备课的困惑”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疑点。例如:我首先提出“交通”一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理解其古今异义的变化,结合语境确定它在文中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独立判断古今异义的词语,我准备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圈划其它古今异义的词语,如:妻子,无论;利用注释,工具书批注并进行交流研讨,意识到理解词语古今异义的变化对疏通文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交流批注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时地参与交流。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就是多元化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凸现的各种感悟、理解、思考、评价等都自由地表达了主观的感受,体现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我们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应该进行精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

四、学生课后归纳总结。

每次交流完批注内容后,学生们都会针对本节课内容或提出自己疑惑,或谈谈自己的收获。学生的疑惑,全班讨论解决;学生的收获,全班共享。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与相互作用中,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学生的思维彻底的动起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得以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圈点批注阅读法就像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它给了学生参与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了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了学生阅读的广度。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找到了自我,体现了自我,语文能力逐渐提升。我的语文课“活了”!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与能动性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