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时间:2022-09-25 12:24:35

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说明了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反思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法宝”之一,是教师发展、成长、成为名师的重要途径。在去年我县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笔者有幸被聘为评委,通过现场听课、阅读教案、课后评课、与评委交流、听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受到很大的启发,现将笔者的几点反思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学生信息反馈一:“这一堂课太扫兴了!没有机会参与实验,我们只能眼看手不动。”

反思一:学生可以参与的实验不该由教师包办代替,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次比赛的课题中涉及很多实验,教师们也精心设计了许多实验。特别令人满意的是许多教师都能利用实验来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参与的实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了。比如,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的第1课时,教师设计的方案遵循“现象性质用途,从实验现象得出性质,又由性质得出用途”的原则,于是教师上课时,主要是考虑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为完成这个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逐个演示实验,先演示二氧化碳能使蜡烛火焰熄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由此性质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具有什么的用途。然后教师再演示下一个实验,学生再得出另一个性质和用途。演示完实验,也就学完本节课的知识了。最后写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节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教师的逐一演示、分析、归纳,学生学到的知识条理清晰,整个关于二氧化碳的基本知识体系也完整。但这一堂课最大的缺陷是忽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生仅仅是听、观察、回答,没有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知识往往是惰性的,很难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应用。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多些研究、了解,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多替学生着想,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的机会,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学生信息反馈二:“这一堂课眼睛特别累!老师整堂课都用多媒体课件,让人眼花缭乱,节奏太快,记不了笔记,课后脑海里一片空白。”

反思二:多媒体教学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而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等同于新课程改革。

本次比赛中教师们大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有的课件很实用,以其生动、直观等特点,对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但也有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不用多媒体不足以体现新颖,过分地抬高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认为凡是公开课必言多媒体,不少优质课比赛也都以此为首要条件,认为不用多媒体就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甚至有的完全以课件代替教师课堂教学,连实验也用课件代替了,盲目崇拜多媒体、依赖多媒体,抛弃了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

我们知道,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弥补硬件的缺乏,模拟危险性较大的实验,让化学课堂环保化、高效化。但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生动、直观、节奏适度,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本次比赛中有的教师忽略了板书,有的板书只有标题几个字,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甚至个别的教师全程不板书,上课就是读课件、讲课件,节奏又快,学生眼睛很累,很难做笔记,课后脑海里一片空白。

多媒体教学不是教学的全部,而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等同于新课程改革。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地域特点使用多媒体,把课件用在刀刃上,使用课件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使用课件是为了服务于教学,而不是借此来哗众取宠,装点门面,显示制作者的课件制作水平。因此,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能否用课件,该用在哪个环节上。(2)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3)制作课件要简单明了。总之,我们要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利与弊,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学生信息反馈三:“这一堂课老师发音吐字不清楚,语调怪怪的,尽管我们很认真听还是没听明白。”

反思三: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地位,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比赛,展现出不少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专业基本功上的缺欠与不足,尤其表现在语言欠准确、不规范,没有很好地运用化学学科术语,提问词不达意,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有的教师发音吐字不清楚,地方口音较严重;有的教师上课语调平平,没有激情,使人昏昏欲睡;有的教师语调高亢,气势凌人,让人感觉不舒服。

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语言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代表了教师的形象,直接决定了讲课的效果。没有成功的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地位,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能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信息反馈四:“这一堂课我们害怕极了!老师把我们问得哑口无言,感到很失败。我们不喜欢这位老师。”

反思四:设计课堂提问,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做到难易适度。

这次比赛中有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非常完整,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适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新知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少数教师只考虑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了解与关心不够,提出的问题企图一步到位,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法作答,为了得到答案,教师干脆走到学生身边,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并急躁地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感到害怕,结果什么也答不出来。

设计课堂提问,首先要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不提偏题怪题。其次,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提问题的难度。再次,要善于“随机应变”。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神色漠然”,那么教师就应立即作些提示,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毫不费力”,就立即改变问题的提法,以增加难度来促使学生加以思考。最后,要注意信息的反馈,以提高今后提问的质量。另外,教师要加强素质修养,提问题时态度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别把学生“吓倒”了。

学生信息反馈五:“这一堂课我们觉得知识很零乱,教师没有总结,学什么不太清楚。”

反思五: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把分散的、个别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之完整化、系统化。

本次比赛中,有的教师表现得很完美,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根据讲课的内容,结合学生参与探究的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师生共同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对探究的零散、片面的认识完整化、系统化。但也有不少教师没有把分散的、个别的知识及时总结,没有使学生的知识完整化、系统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成熟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时间没有把握住,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没有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有的教师勉强把课讲完,有的甚至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下课铃一响就匆匆结束。课后学生觉得知识很零乱,心里没有底,不知道学了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会满意的。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总结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总结、研究课堂总结的技能,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最后几分钟的作用,努力在几分钟里做出新、奇、乐的文章来,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让学生学有所得。

综合以上学生反馈的信息,可见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师对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有效的课堂教学奉献给学生,进而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浅议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