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略谈

时间:2022-07-20 07:28:52

提问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略谈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设疑,促使学生思考从而获得知识的一门学问。提问可以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认真探索提问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并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上学生精力集中,学习效果才会好。如果在课堂上只靠教师满堂灌,很难保证学生长时间注意力的集中。我们应该用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方向。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就像一级级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

3.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好语言,并表达出来,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提问可以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提问而收到的信息反馈更具即时性,它可以使教师即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而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程序,修正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此外,提问还可以表达教师的关爱,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提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其对策

有些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1.“满堂问”,什么内容都提问,重点不突出。

2.问题与主题无关,与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距较远。

3.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学生。这样会使差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4. 所提问题难度大,学生无法回答。

5.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没有“乘胜追问”,扩大战果。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提问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备好课,提什么问题,要在课前设计好。

2.提问要有创造性。不能只提问“对不对” 或“是什么”这样没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

3.提问对象分配要适当,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应在各个层次的学生中找一些代表来提问。

4. 提问难度要适当。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较难的问题应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5.提问的数量要适当。课堂提问在于善问、巧问,不在于多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会应接不暇;提问过少,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常见的几种类型

1.回忆提问。回忆提问分为两类:一种是要求学生对提问迅速作出反应,并作出判断。另一种是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概念、原理等,所回答的内容要求与教材上的表达一字不差的。

2.理解提问。

(1)一般理解: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化学用语、化学现象进行描述或解释,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2)对比理解:让学生对概念、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3)深刻理解: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要有深刻的理解。

3.运用提问。运用提问建立在一个简单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提问,不仅要求学生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分类,还要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学生在回答这一类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提示和引导。

4.分析提问。分析提问要求学生识别事件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找出它们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通常分为三类:要素分析,要求学生能阐述变化现象中所包含的各要素;关系分析,要求学生能确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与总体之间的关系;组织原理分析,要求学生能分析各种变化现象、实验事实的成因、原理。例如: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可以这样进行提问:为什么Na2CO3与HCl反应后质量会减少呢?质量守恒定律难道不是普遍规律?

5.评价提问。评价提问是需要运用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才能回答的问题类型。其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评价他人的观点、判断方法的优劣等。例如: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出现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甲、乙、丙三个同学对所得滤液溶质的成分有不同的猜测:甲认为是氢氧化钠;乙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哪一位同学的猜测是错误的?试说明理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切忌僵化地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四、课堂提问的过程和技巧

课堂提问的一般过程如下:

拟题——引入——陈述——选择对象—— 听答——评价。

1.拟题。教师在此阶段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问题。

2.引入阶段。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表情来表示即将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有心理准备,如:“同学们,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3.陈述阶段。陈述问题并作好说明。表述问题应做到清晰准确,以便于学生理解问题。稍难的问题应给予提示。

4.期待阶段。教师陈述完问题后,要有停顿,让学生思考,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回答的目的。

5.对象的选择阶段。选择提问的对象是很关键的。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现象表明有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意向。如举手,或嘴微张,或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一些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的同学,则可能意味着他对这一问题不能解答。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

6.听答阶段。教师要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困难时,提示与引导是必要的。

7.评价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回答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追问,或者让其他同学予以补充,必要时可作适当的延伸,通过举一反三来检查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回答要善于“应变”和“指导”。学生答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找出错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对回答中的正确部分,加以肯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综上所述,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创设利于课堂提问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气氛充分活跃起来,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就会掌握提问这一门教学艺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次意外事件 下一篇:识得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