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城底特律的盛与衰

时间:2022-09-25 12:12:12

【摘要】底特律真正走向繁荣,源于1825年伊利运河的开通。由于占据五大湖水路的战略地位,底特律逐渐成为一个交通枢纽。随着航运、造船以及制造工业的兴起,底特律自19世纪30年代起稳步成长。1...

汽车之城底特律的盛与衰

汽车业让底特律在上世纪初就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工业中心,也让底特律在世纪末成了美国城市退化的典型。汽车业成就了底特律,也毁掉了它

当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都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的时候,汽车之城底特律的命运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唯一幸免于破产的企业,福特全球副总裁彼得・丹尼尔(Peter Daniel)表示:“底特律的规模正在缩减,但只要福特存在,底特律汽车城就会存在。”但不管怎么说,底特律的衰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底特律陨落与否?结局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回顾世界汽车城的起落,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西部小城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

位于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的底特律,位于底特律河西岸,东濒圣克莱尔湖,与加拿大汽车城温莎隔河相望。1701年,法国军官安托万・德拉・莫特・卡迪亚克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站从事皮毛交易,同时也为往来于五大湖的法国军舰提供保护。后来,这个地方由于战略位置重要,且具备适合居住的典型温带气候,逐渐演变成殖民地。在随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除了在战争中几次更换主人之外,落后的经济条件并没有让这座城市在工业化时代显现威力。不仅如此,和其他一些伟大的城市一样,这座城市几乎被大火毁于一旦。发生在1805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毁了底特律所有的房屋与建筑,仅留下一座仓库和一个砖制烟囱。这两处法国统治时期遗留的建筑如今在底特律的市旗上仍然可以看到。

底特律真正走向繁荣,源于1825年伊利运河的开通。由于占据五大湖水路的战略地位,底特律逐渐成为一个交通枢纽。随着航运、造船以及制造工业的兴起,底特律自19世纪30年代起稳步成长。1852年,底特律开通了通向纽约的铁路。两年后,与芝加哥的铁路实现通车。1896年,亨利・福特在麦克大道他租用的厂房里制造出了他的第一辆汽车。1904年,福特T型车下线。在福特与其他汽车先驱者威廉・C・杜兰特、约翰・弗朗西斯・道奇和霍勒斯・埃尔金・道奇兄弟、沃尔特・克莱斯勒等的共同努力下,到上世纪30年代,底特律发展成为五大湖区仅次于芝加哥的第二大工业城市,人口逾百万。40年代,世界第一条城市高速公路在底特律建成。

“二战”期间,底特律强大的制造能力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福特公司是当时美军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生产者。当时的底特律被称为“民主的军械库(Arsenal of Democracy)”。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底特律进入全盛期,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常住人口达到了185万,在底特律的城市蓝图上,政府为这座城市规划出300万常住人口的数字。汽车工人迅速成为一个庞大的“中等阶层”。通用旗下的所有汽车累计销售达7500万辆,22万工人在35个巨大的汽车工厂中工作,底特律从一个3300平方公里的小城市,扩展成为一个上万平方公里的大都会区。

衰退长达四十年 难躲金融危机最后一击

很多人以为底特律的衰败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而事实上,进入上世纪60年代,底特律就已经出现了颓势。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只不过是给了这个企业巨无霸致命一击?

底特律衰败的诱因是民权运动。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白人在底特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用工职位的增加,待遇需求更低的非裔美国人开始从南方大量涌入这个城市,种族矛盾变得尖锐起来。在那场抵制蒙哥马利公车运动的非暴力民权运动中,为国人所熟知的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1967 年,处于社会底层的底特律非裔美籍居民因种族歧视等原因与白人社会发生。总统动用5000人的军队入城镇压,冲突中4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7200人被捕,数百幢建筑被烧或受损。三大汽车业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全部停工停产。

这起暴乱带来灾难性后果,底特律开始由天堂变成地狱,以白人为主的中产阶级开始逃离这座城市。当时《新闻周刊》以每月近800处闲置房产来形容这一景况。底特律的人口持续递减,从鼎盛时期的185万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89万人。人口减少首先意味着消费萎缩,底特律的娱乐业、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大量倒闭。企业倒闭就会减少政府税收,而增加的失业人口不仅使城市公共设施的人均费用增加,也意味着他们创造的消费进一步降低。政府在税收减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力度就会减弱,这又进一步削弱城市的吸引力。这样的环境下,底特律成了毒贩们的天堂。

人口大量外迁还意味着大量的人才流失,这对汽车业的发展来说是致命的。在亨利・福特时代,白人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无论是在教育程度还是财富方面都比非裔美国人有优势,他们具备更高的素质、更强的创造力。如果素质不高的员工被安排在流水线上从事组装或者检测类的工作倒也能节约企业生产成本。但是,一旦低素质员工被大量填进决策、开发、运营等需要知识积累和创造力的职位时,灾难也就不远了。

由于缺乏足够多高素质的人才,底特律三强在1973年、1978年的两次石油危机面前措手不及,由于前瞻性不足、策略失误,贻误时机。而此时,价格低廉又节约能源的日本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抢占美国汽车市场。美国汽车业的萎缩让底特律失业率、犯罪率大大上升。富有的白人加速大规模撤出,人口进一步流失。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石油危机使底特律的制造业工作岗位蒸发了75%。20世纪60年代高峰期时所聘用的22万工人,到2000年只剩下8.9万人。

数据显示,2009年1月,美国汽车销售下跌37%,是198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现在,底特律失业率已经达到16.2%,即每6个底特律人中就有1人失去了饭碗。“无论如何,底特律都是一个工业资本的产物。汽车业让底特律在上世纪初就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工业中心,也让底特律在世纪末成了美国城市退化的典型。汽车业成就了底特律,也毁掉了它。”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博伊尔如此评价汽车产业与底特律之间的关系。

中国城市该如何解读底特律的盛衰史

就在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忙于变卖家产以图自救的同时,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汽车业却显示出勃勃生机。前不久,从山城重庆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长安福特第三工厂将落户重庆市鸳鸯镇平场工业园区。该项目设计产能超过30万辆/年,今后将主要生产福特高端车型以及SUV、交叉车型等产品。而更多的“福特”正跃跃欲试,长春、上海、广州、武汉、芜湖、北京甚至像深圳、成都等城市,都在如火如荼地为打造像底特律这样的汽车工业城而奋斗。

当然,中国不太可能出现底特律那样严重的种族问题,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人才匮乏。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汽车研发人才缺口在50万以上;由于售后服务需要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维修人才缺口甚至达到了80万人左右。数字以万为单位,虽然并不精确,但足以反映基础人才的匮乏程度,更不用说高精尖人才了。

有记载说,当年打算自主研发原子弹时,科学家吴大猷向蒋先生建言,发展原子弹,钱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克服研制原子弹的困难。蒋先生清楚了问题症结所在,就请吴大猷选派学员赴美留学。于是,在吴大猷带领下,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等研习物理学的年轻学子,踏上了留学美国的旅途。没能看到这批学子学成归来,即从大陆全面溃败,退守台湾。解放后,朱光亚等人还真的在中国大陆成功研制出原子弹。

现在的中国汽车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钱不是最主要的,人才在哪儿?

底特律的盛衰史值得中国的城市和企业剖析。有人说,中国的相关城市应该以底特律为戒,不要只发展一个产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以免重演底特律的悲剧。这样的提醒是善意的,也是有价值的,只不过为时有些早。中国的相关城市与底特律的发展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为人才缺乏,导致底特律从巅峰往下滑;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还在爬坡,因为人才的缺乏,导致爬坡速度缓慢,我们距离顶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一篇:关注经济数据,求解经济真相 下一篇:通胀 一只等待落地的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