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9-25 11:02:02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取258例冠心病患者(A组)与86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组)。 ①A组中单支病变组86例、双支病变组86例、三支病变组86例;②A组分为无心绞痛组82例 、心绞痛组118例、心肌梗死组58例。测定血浆Hcy、Fg、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①单支病变组与正常组之间的Fg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双支、 三支病变组与正常组之间的Hcy、Fg、CRP均有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1)05_0370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5.16

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等作为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Hcy、Fg、CRP的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 病变程度、病情进展、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以便尽早发现、干预、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共收集258例住院的冠心病(A组)患者,年龄53~80(67.23±12.45) 岁,男156例,女102例;正常对照组(B组)86例,年龄53~77(65.04±11.51)岁,男50例 ,女36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并 除外其他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及脑、肺、肾、甲状腺功 能异常、糖尿病、感染、肿瘤等疾病。冠心病均以冠状动脉造影术以明确诊断。冠状动脉 直径狭窄≥50%为冠心病。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为单支病变86例,双支病变8 6例,三支病变86例。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A组分为:无心绞痛组82例,心绞痛组118例 ,心肌梗死组58例。

1.2 方法: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测定:空腹抽肘静脉血3~5ml,注入含肝素的洁净抗凝管中 ,充分混匀,2小时内分离血浆3000转离心10分钟。取上层血浆,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日 本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仪,采用Homocysteine Reagent试剂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采用 德国Human试剂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RP。血浆Fg测定:清晨空腹肘静脉采血1~2ml,加入3 .2%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美国Sysmex CA1500型血凝分 析仪及SIEMENS试剂,采用凝固法测定Fg。试剂均当日新鲜配制,所有标本均抽血后2小时内 分离血浆并完成测试。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 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血脂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均无差异( P>0.05),见表1。

2.2 冠状动脉病变组与对照组Hcy、Fg、CRP水平比较:血清Hcy正常对照组与单支、双支 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Fg正常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之 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血清CRP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均有统 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从表2、3观察发现,Hcy正常对照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从表2观察发现,Fg正常对照组与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 1),说明除了正常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无心绞痛之间,Fg的上升没 有明显差异外,病变越严重(特别是三支病变组)、病情越严重(特别是心肌梗死组),Fg的上 升越明显。表明Fg与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Fg是一种在肝细胞内合成的 凝血因子,它受凝血酶作用形成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它还可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致血 小板集聚。另外,它本身及降解产物可影响纤溶系统。国外有人认为纤维蛋白原是冠状动脉 事件的独立预报因子[3]。

从表2、3观察发现,CRP正常对照组与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总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最终都是引起反复的血管内 皮细胞慢性炎症和损伤,同时血粘度上升,血小板聚集。它们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最后 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在监测传统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同时,进一步监测患者的Hcy 、Fg、CRP这些潜在的高危因子,对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改 善预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Rasmussen LM, Hansen PR, Ledet T, et al. Homocysteine and the pr oduction of collagens.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human arterial smooth musc le cells[J]. APMIS,2004,112:598-604.

[2]Jarosz A, Nowicka G. C_reactive Protein and homocysteine as risk factors ofatherosclerosis[J]. Przegl Lek,2008,65(6):268-272.

[3]Acevedo M, Foody JM, Pearce GL, et al. Fibrinogen: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 vascular events in an outpatient clinic[J]. Am Heart J,2002,143(2):277-282.

[4]Takano M, Inami S, Ishibashi F, et al. Angioscopic Follow_up Study of Coron ary Ruptured Plaques in Nonculprit Lesions[J]. J Am Coll Cardiol,2005,45:652 -658.

上一篇: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分析 下一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与C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