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时间:2022-09-25 09:53:48

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渐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原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这就要求我们要做成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是在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精髓下,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以使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要点

1、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能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加快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

3、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企业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生产方式 的转变,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4、调整产业结构,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主要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按照当前社会需要而设置相应的专业,并且以此来组织教学工作,总而言之一切工作都以毕业后尽快就业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不足:首先是在培养学生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的是来了就能干,而且就能干好的学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保障,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方面的工作不尽人意。其次,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即理论水平较高而且实践能力也强,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根本没有实践经历,理论水平较高,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2、产、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将生产、学习、科研有机融为一体的应用型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必须是非常良好和持久稳定的,否则一旦发生利益纠纷,产、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必是名存实亡。所以企业和学校维持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较难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相互顾忌。经济社会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担心的是今天培养的学生,三年毕业以后企业是否还需要,学校也有同样的顾虑,企业不接受,势必校企关系破裂。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同时按照“订单”的规模和内容进行教学组织,企业保证按时接收合格的人才( 学生)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校完全是按照“订单”培养符合这个企业要求的学生,其他企业也许并不需要这样的“定制品”,这就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狭窄和单一,不是一个标准的“通用品”,为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和就业增添了障碍。

三、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想定位不准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以尊重个人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基础,创造条件以促使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是现在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企业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其他的知识可以一点也不要。这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实训基地建设有待提高。现在高职院校都在想方设法和企业合作,但是由于管理协调不利,企业合作的热情度一般,往往只是表面上合作,没有深度融合。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加大实训基地建设,但是有些学校仍然校外实训场所缺乏,或者是校外实训和培养学生的实践项目有出入,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很快的提高。

3、教学评价方法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结业评价标准往往是按照课程教学标准出的一份闭卷考试试卷,形式单一,这种试卷考核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本体现不出来,忽视学生的自主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普通本科教学要求,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要多种多样,要和企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4、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缺乏。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即“双师型”教师。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非常缺乏,大多数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到高职学校任教,实践经验几乎没有。

四、产业结构调整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建议

1、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可以看出,今后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加快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尤其是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有意识的向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靠拢。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竭尽所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全面发展。

2、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合作。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来看,国家逐渐向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产业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多和这些绿色环保朝阳产业合作。双方要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合作协议。协议要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学校方面提供基础理论教学,企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合作要深入,校内外实习基地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建设,企业也可以把校内外实习基地作为自己的公司,派驻公司人员运营。

3、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全面考核教学质量。要综合评价教育质量,可以采用学校自评、教育部门评估、用人单位鉴定三种指标。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下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建立三者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全面考核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最佳的状况是三者有机的结合。

4、大大提高双师型人才比例,形式灵活多样。一方面是预留出一定比例资金,大力引进双师型人才,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人才留的住。高等职业院校应广开渠道,形式灵活,人才也可以“软引进”,即制定兼职人才引进机制,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加大现有师资队伍的在职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现有教师到企业生产现场学习技术、顶岗实践、积累经验,并逐步形成制度,把他们逐渐培养成“双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玉华.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项目编号:GJXH2013─365。

上一篇:基于网络信息化技术提升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 下一篇:试卷讲评在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