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思考

时间:2022-09-25 08:54:1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残疾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发挥、收入的增加、面貌的改善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成果。农村基层残联组织是残疾人事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残疾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导者、组织者。

结合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以及笔者近几年从事基层残联工作的实践、思考,认为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必须在现有国家、省、市“一体化的机构、一专多能的队伍、有机结合的业务、统筹安排的经费、综合利用的场所”的原则和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等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促进发展“四个机制”,注重发挥残联自身“三大优势”,着力提高残联干部“三种能力”。

一、重点建立促进发展“四个机制”

一是领导责任机制。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我国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越是最基层,人员职责交叉越繁琐,工作基础越薄弱,发展环境越复杂。若不随之建立坚强有力、权责明确的领导责任机制,将无法保证基层残联组织同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同步、协调推进。要将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组织服务体系作为基层残联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狠抓、抓实。将残疾人工作列入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确定党政领导主抓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工作列入县、乡(镇)“三位一体”责任体系,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领导机制和政府行为,形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共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是文明服务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处理好“集”与“散”、“上”与“下”的关系,注重调动并充分发挥基层各级残工委成员单位的业务优势和职能作用,避免残联“一头挑”的尴尬局面,建立联系顺畅、沟通有效、协调有力、社会各界“同体共促”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规范完成换届任务,积极调整班子结构,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残疾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另一方面,抓住合村并社时机,及时指导,规范组建、选举村(社区)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和残疾人协会。对各级工作服务机构统一命名挂牌,统一标准创建,统一制度要求,统一业务程序,统一组织管理。努力形成县、乡(镇)、村(社区)等行政机构纵向一体,卫生、劳动、财政、教育、民政、司法、宣传、广电等协调部门平行一位的残疾人领导、工作、服务网络。用好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金字招牌、综合服务功能。

三是发展激励机制。通过以会代训、巡回观摩、考察交流、专题研讨等有效方式,引导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准确把握残疾人工作的“一个定位”(亦官亦民、地位特殊的事业团体)、“三大职能”(代表、服务、管理)、“三大优势”(政策优势、基础优势、地位优势),自觉提高“三种能力”(善于工作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切实增强“五种观念”(学习观念、全局观念、创新观念、群众观念、律己观念),在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上见成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统一制定县、乡、村残联业务工作细则,责任追究办法、工作制度等相关规范,不断深化“文明机关、优质服务”活动,切实加强残联机关作风建设。结合年度考核和目标责任书落实,开展评先创优,探索激励方式,严格兑现奖惩,最大限度调动各级残疾人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服务残疾同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根据工作实绩和需要,及时开展年轻干部特别是残疾人干部的培养、配备工作,协调组织部门和乡镇政府对乡镇残联工作人员进行动态调整,始终保持基层残疾人工作的激情活力和良性竞争。以示范点建设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特色工作和品牌项目,县域论证实施残疾人示范典型“三三三”创建工程(重点培养创建3个全省一流的残疾人工作精品示范乡镇,重点扶持发展30个残疾人工作典型示范村社区和30户残疾人致富典型户)。研究制定并统一印发实施具有根本指导作用的示范点创建标准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示范乡(镇)工作应达到“六好”(即组织领导好、学习宣传好、基础工作好、业务开展好、政策落实好、工作效益好),示范村(社区)应实现“四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教育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帮扶工作到位)。对于各级各类示范典型,通过颁发奖牌、观摩评比、重点扶持、分类指导,促进其快速成长。

四是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必须以经济基础为前提。对于欠发达西部地区来说,整体经济实力不强,投入社会事业极为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确保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足额投入,必须充分发挥残联组织自身潜质,综合利用政策绝对优势从“征、建、拓”寻“阳光道”。首先是征,紧紧抓住地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历史机遇,政策宣传鸣锣,正面引导开道,情法结合架桥,全面纠正以往交征双方对收金工作的模糊、错误认识,进一步加大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力度;其次是建,抓住当前发展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好时机,依托残疾人服务社积极兴办福利实体,在充分安置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的同时,补充各级残联经费不足;再次是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支持的基础上采取诸如全体公民年度人均分摊1元建立基金,通过合法小额游戏、设置购物奖励等方式专项募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建立合理与完善的资金管理、监督体系,确保各项残疾人事业经费物尽所用,发挥效益。

二、注重发挥残联自身“三大优势”

残疾人事业面对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围绕中心谋发展,服务大局快发展。

一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残疾人事业这项惠及万民的德政、阳光工程,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经济社会的文明进步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优惠的政策保证,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从中央到基层,每一部关于残疾人的法规政策都是优惠政策。对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残疾人工作全面优惠、愈益完善的政策优势,深刻领会政策精神,用活用足政策规定,全面发掘政策潜力,在现有基础上为加快基层残疾人事业发展开辟空间,增加后劲。

二要充分发挥基础优势。近几年,特别是“九五”计划实施以来,基层残疾人事业发展迅猛、成果辉煌。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参与能力普遍提高,全社会尊重、理解、帮助残疾人和关心、参与、支持残疾人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残疾人康复、扶贫、就业、教育、艺体等重点业务工作成效显著,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残疾人示范典型创建等工作创造和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实践经验,综合工作具备了深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县、乡各级残联组织呈现出心齐气顺、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对于现有基础、经验优势,各级残联组织一定要继往开来,乘势前进,紧紧抓住目前发展局面喜人、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的大好时机,实现残疾人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更加顺利、协调发展。

三要充分发挥地位优势。残联是实现政府和残疾人之间管理与沟通的桥梁纽带;是代表政府管理、服务残疾人的亦官亦民机构。这一定位,体现了残疾人工作的广阔空间和极大灵活性。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发挥各级残联组织的特殊地位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多面孔出现,全方位出击;要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广结善缘,多交益友,引导发挥社会各层面的主观能动性;要注重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进一步密切同党和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平行协调单位、基层工作组织与广大残疾人的联系,依靠社会各方面潜藏的政治、资源优势,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着力提高残联干部“三种能力”

一要着力提高善于工作的能力。基层残联干部是残疾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者和直接参与人,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残疾人法规政策的具体执行人。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坚决执行,将对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知识的学习和服务能力的实践贯穿一切工作的始终,以工作的有为争事业的有位。

随着新形势下涉及残疾人群众直接利益关系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侵权事件将时有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矛盾纠纷,影响稳定。为此,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要提高依法办事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怀着满腔的热情,掌握民愿实情,赢得社会的理解,争取工作的主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努力发挥潜在的优势,巩固发展的基础,扩大工作的影响;要以扎实的作风、一流的业绩争取社会的理解,赢得领导的支持,开创发展的局面。

二要努力具备狠抓落实的能力。工作目标一旦确定,抓落实就成为关键。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工作作风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着抓落实的力度,抓落实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效力。要通过行风评议、民主监督等有效形式,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首问负责制,切实增强各级残联干部积极主动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的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狠抓责任落实。

三要勤于练就勇于创新的能力。加强基层残联组织是摆在各级残联干部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的各个层面都面临着创新、期待着创新,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更是如此。我们只有以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更为坚定的创新精神和更显高超的创新能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广泛学习、分析借鉴,敢于打破陈规,勇于探索前进,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凸显特色,形成规模,阔步前进。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泽县残联)

上一篇:聋文化细节:强化差异,还是平滑接合 下一篇:坐看云起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