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25 08:11:5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对较严重,应对物价过快上涨,当前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介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能在一定程度上度量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程度,也成为社会公众和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

中图分类号:F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56-01

一、引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指标,能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今年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一直在,物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以最新的统计数据为例,从图1可以看出,201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其中,农村上涨3.3%,城市上涨3.4%;食品价格上涨7.0%,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4.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1-4月份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7%。总理最近指出,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最为紧迫和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因此,本文从分析影响物价的因素着手,根据其中三个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环比时序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以及多重共线性检验,对模型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并得到最终的回归方程。

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1.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一)相关数据的搜集

本文收集了2004-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这四个指标各32个季度的样本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货币供应量的季度数据是根据其月度数据获得的。

(三)模型的相关检验和修正

1、异方差检验

2、序列自相关检验

3、多重共线性检验

三、结论

有上述分析过程及计量经济模型可以看出,该估计模型较合理,且其拟合度较高。从模型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动水平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相关度很高,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正相关,与经济意义相吻合。但是经过模型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如此低说明本模型的建立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由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众多,而本文所选取的三个变量与现实情况相比显得不够说服力,另外所选取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不足。倘若增加更多的变量可能会使模型拟合的更加优化。

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可以有仿制日本控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方法:一方面能有计划地指导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与上市;另一方面,当蔬菜价格出现一定程度或者大幅度的上升时,政府能够根据市场的有效需求,不失时机地向市场增加蔬菜的供应,保证供给从而稳定菜价,继而稳定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对于稳定整体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有一定的效应。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3]宋养琰.国外是如何稳定物价的[J].财经政法资讯,2008,(04).

上一篇:企业价值评估应用市场法的注意点及可行性探讨 下一篇:基于EVA模型的企业人力绩效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