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假设:内涵、嬗变与争论

时间:2022-10-07 12:38:16

“经济人”假设:内涵、嬗变与争论

【摘要】首先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演进路径,并从"经济人"假设的三个基本命题——自利、理性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内涵,并围绕这三个命题讨论了学界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

【关键词】经济人;自利;理性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61-01

"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学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假设,正伴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不断受到各种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诸如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政府定位不明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一、经济人假设的由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人们动机的自利原则这一"经济人"思想引入了经济学的研究体系。约翰·穆勒提到:"政治经济学预设了一个对人的任意定义,把人看作必然是在现有知识水平上以最少劳动和最小生理节制获取最多必需品、享受和奢侈品。"这里,经济人包括两大要素,一是自利,二是完全理性。李嘉图引入边际的概念,将个人追求财富最大化就可以直观地表示为对经济变量求极值。此后,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分别发明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进一步量化了"经济人"的价值目标。

二、经济人假设的内涵

(一)自利

自利,即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它被视为驱使人类行为的一切动机。自利是"经济人"假设概念的核心。处于市场交换中的每个人都心怀"自利的打算",为对方提供"帮助"的目的决不是出于利他,而是出于力图用自己的资本使其产品得到最大价值的利己目的。

(二)理性

"经济人"假设的第二个基本命题是经济行为者是一个理者,即在成本-收益框架下充分考虑到所有的因素,努力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即:由于具备完全的信息和理性,经济人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并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在这些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

(三)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亚当·斯密认为,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无意识地、卓有成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三、经济人假设的争论

"经济人"假设最重要的三块基石——自利、理性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批判。

(一)关于自利性

西斯蒙第、李斯特从伦理道德方面批判了经济人假设,心理学家则证明"经济人"不仅是追求经济收入的最大化,还有社会、心理、精神的需要。加里·贝克尔在效用函数中引入利他行为等因素,试图通过扩大个人的效用范围来解决传统"经济人"假设面临的困境。

虽然伦理道德、意识形态以及宗教等因素的引入丰富了"经济人"假设,但对经济人自利性的研究仍存在巨大困难,具体表现为:(1)这些新因素的引入,使得经济分析的数学化出现困难,丧失数学工具的经济学其科学含量值得怀疑。(2)新因素的引入使得经济人的偏好多样化,不利于我们寻找一般经济规律。不同的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因素会让我们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3)关于利己和利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的普遍行为仍受利己行为的影响,利他行为只是一小部分人或在小范围内才能实现,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仍然普遍适用。

(二)关于理性

经济人最大化行为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条件的,由于具有完全理性,经济人才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并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在这些方案中作出最优抉择。但西蒙指出,人不可能知道全部的备选方案,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复杂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认识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经济行为者不可能把所有的价值考虑统一到单一的综合性效用函数中,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演化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不可能构建出完美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制度,现行的制度只能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自发形成。这两者的争论在实践中表现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无法掌握市场的全部信息,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实现最优决策,运作效率大大低于市场经济。

(三)关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自从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以来,就受到持续不断的批判,表现为:(1)不真实性。要达到竞争均衡的帕累托效率需要满足六个条件:完全竞争、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假设、零交易成本、不存在外部性和公共品、不存在规模经济。(2)不平等。对于达到配置效率的经济体系来说,一方面,全部生产面包和全部生产大炮都是最有效率的;另一方面,富人的奢侈和穷人困苦,都可以称为帕累托最优。(3)商业波动。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危机。

四、结语

"经济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行为主体,传统的"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核具有合理性,对于其合理性我们有应采取拿来主义的、借鉴的态度,使之成为建设新经济人假设理论的重要来源,但绝不能完全照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结合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努力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经济人,通过各种制度和法律、道德的约束来规避经济人行为的负效应,增强经济人行为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行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要求。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M]. 商务印书馆, 1972.

[2]汪丁丁,叶航等. 理性的演化"理性主义的对话"[J]. 社会科学战线, 2004(2).

[3]杨春学. "经济人"的三次大争论及其反思[J]. 经济学动态, 1997(5).

上一篇:浅析高阳纺织业发展状况 下一篇:浅议XBRL对审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