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校园中“手机文化”的利弊

时间:2022-09-25 04:20:26

浅谈大学校园中“手机文化”的利弊

摘要:手机文化日益成为高校校园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慢慢渗透入校园文化,然而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几多无奈,我们如何看待“手机文化”对校园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文化;利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1-01

0 引言

据联合国国际电讯联盟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0亿,中国已经成为手机拥有量世界第一的国家。手机使用群体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使用手机的特有群体以其多元的视角影响着校园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手机文化。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逐渐显现,校园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手机作为一种时尚的通讯工具,有着区别与其他传播媒介的优势——方便快捷、互动性和隐秘性强,这恰恰迎合了大学生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同时手机特有的隐蔽性也符合青年人需要心理空间的的特征,这一趋势也将逐渐改变大学生传递信息的方式和接受心理,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1.1 搭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的新平台 随着学生对公平、平等的诉求,大学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地位的体现,手机在信息反馈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校园手机文化的出现,采用手机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改变了教育工作单向管理的模式,形成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交流的新途径。这种双向沟通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大程度的反馈了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使得师生互动交流在广度、深度、密度上能得到更大的推进,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服务引导型教育管理模式。

1.2 沟通信息,迅速便捷,促进了学生、家庭和学校的三方沟通

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教育,家长希望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参与学生的教育。据调查,现在许多中小学的班主任老师通过发短信这一沟通方式,将学校的要求和学生在校的表现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顺畅的家庭、学校沟通已成为信息时代三方互动教育的新要求,而有效的双方沟通方式则是众多学校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大学校园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系统的构建,借助手机和校内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了新型家庭学校交流平台。

1.3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展开

手机文化的流行促进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老师可以借助手机短信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为个别学生给进行答疑解惑。特别是对于情况特别学生,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消除他们的心理戒备,向老师或者同学打开心扉,宣泄心中的不满,释放心理压力,从而有利于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也增强了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效性。

2 手机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手机在校园的流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类似沉迷手机游戏、手机作弊等问题也频频见诸于学校。就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它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学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挑战。

2.1 助长了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学生的诚信度 手机操作方便和隐蔽的特点,使得人们在公共场合下也不易被察觉。于是手机的这些特点被异化地发挥,考试中作弊的常见手段“传纸条”被手机发短信所取替,在每年的考试中总能发现一些利用手机作弊的现象,以至于不少学校不得不要求学生考试不能携带手机进入考场,这些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2 引发学生互相攀比,加重了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随着手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拥有手机最新产品已经成为学生彰显个性、表达前卫、甚至吸引异性的一种工具。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盲目从众,互相攀比,普通的手机在校园里基本上没有市场,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而且不论款式还是功能都十分前卫,追求时尚的品牌手机的比例居高不下。这些无形中影响到了整个大学生群体,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3 手机依赖症的出现和不良短信的骚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齐全,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手机的游戏和电子手中,对手机极度依赖,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此外,手机网站的一些黄色信息也借助手机短信流入校园,很快传播开来。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学业和前途。

2.4 手机文化助长了“隐性逃课”[3] 所谓“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是“形在而神不在”。学生专注于自己手里的事情,不听老师讲课。事实证明,互相频繁发短信确实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发短信聊天,看电子手,玩游戏,用拇指动作代替了交头接耳,大大降低了听课效率,如果这种情况听之任之,势必导致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混乱。

手机是把“双刃剑”,关键是怎么看待和利用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学生活动中增加与手机文化有关的项目,丰富手机文化生活,引导其正确的方向,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手机文化的真正魅力。最终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手机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我们是手机的主人,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手机,使它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而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参考文献:

[1]王桂霞.校园短信文化的德育思考[J].管理教育,2008-10.

[2]http: //www. sanqindaily. com/ News/ 20070311/ 29923. htmllast visited December 28.

[3]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

[4]何志坚.新媒体技术下的“人际冷漠”[J].安徽文学,2009,(7).

上一篇:“以人为本”护士管理策略 下一篇: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