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点滴,家长做什么?

时间:2022-09-24 10:04:41

输液,俗称打点滴,在医院儿科用得相当广泛。由于孩子年龄小,对输液充满恐惧,往往不配合。而且,输液时间较长,―般都要持续几个、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两天,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情况。所以,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照顾好孩子,协助完成治疗。

首先,孩子输液多数是打头皮针,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会变傻。其实,头皮是婴幼儿首选的穿刺部位,一来头皮皮下脂肪少,静脉血管清晰,易固定,便于护士操作;二来操作完成后,孩子手脚活动自如,不会受到太大的约束。头皮静脉穿刺和手脚静脉穿刺一样,药物都是通过静脉随血液循环达到患处发挥治疗作用的,不会伤及被坚硬的颅骨保护的脑组织,所以对孩子的智力毫无影响。

其次,要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如对较大的孩子讲清楚输液的意义,消除其恐惧感,最大限度地争取他的合作。另外,如病情许可,可让孩子吃点东西,并排出大小便,以减少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还要用温热水为病孩洗净前额、手背、脚等部位,为静脉穿刺做好准备。天冷时还可用热水袋或温热毛巾焐一焐,促使皮肤血管扩张,以利于护士穿刺血管。当护士选定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后,不要随便碰触,以免感染。以脚低头高为宜。

另外,输液开始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液体滴入的速度,即每分钟滴人多少滴。滴速是由医生根据病儿的年龄、病情来决定的,家长不可自行加快或者调慢。输液过程中如果要喂奶、喂水,应将病儿上身托高,防止异物呛入气管导致窒息。病儿排便时,应提高吊瓶,以防静脉回流阻塞针头。当吊瓶里液体仅剩20毫升左右时,应通知护士更换液体,不可自己动手。

输液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因而作用比口服药来得快,但危险性也相对较高。消毒不严、操作不当、滴速过快等均有可能引发输液不良反应。所以,在孩子打点滴过程中,家长须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有不对劲的征象出现,要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

尤其更严密观察以下3个方面

有无过敏反应。在使用易过敏的药物时(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虽然已做过皮内敏感试验(简称皮试),但并不能完全保证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事实上,近年迟发性过敏反应屡见不鲜。所以,家长要注意有无过敏症状出现,如皮肤冒疹子、产生瘙痒感、心慌气短、颜面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凉等。

有无热原反应。热原反应是打点滴中又一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当所输液体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热原,或输液药物在配制时无菌操作不严格、输液器械灭菌不彻底,都可能导致热原反应发生,表现为病孩寒战、发热、体温上升等。

有无药液漏出血管。有些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输注过程中一旦漏出血管外,可对局部皮肤造成强烈刺激,孩子会疼痛难忍,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所以要严加防范,一旦出现外漏要立即请医护人员处置。

当液体输完后,护士拔出头皮针,家长要用并拢的食指和中指,沿穿刺方向稍用力压住棉球敷贴3分钟左右,直至不出血为止。如果按压时间不够,或按压部位不准确,造成血从针眼流出来,也不必惊慌,只要按要求再用力按压片刻就可以了。

上一篇:“气田式”游戏开发宝宝智能 下一篇:当______开始向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