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也要让学生充分自主

时间:2022-09-24 09:45:46

文言文教学也要让学生充分自主

案例背景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是从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节选的。《资治通鉴》对于后世之人以史为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篇小故事对于我们也颇多借鉴价值。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习本文,要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和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还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学生实际,彻底改变以往的教法,让学生主动熟悉课文,自主学习,让他们学文言文就像迷境寻踪一样,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做课堂的主人。

案例描述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是培养学生简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本。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又加上本届七年级是小班化,学生小组化,教学设备先进,学生讨论交流都很方便。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处处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意识,所以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

设计一:激趣导入

(课前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

生:《三国演义》。

师:《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你们说说都有谁?

生:刘备、曹操、关羽、张飞……

师:对,曹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你知道这个“孙仲谋”是谁吗?

生:是孙权。

师:对,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可能我们了解更多的是他作为帝王的一面,对于其他方面或许还很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多媒体展示课题)

(解说:由英雄人物的话引入更加可信,能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设计二:读中感悟

一读:读准字音(听课文朗读读音,特别注意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然后再自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哪些字容易读错?

(分小组讨论)

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字。

师:这是个通假字,“邪”通“耶”,读“yé”。

生:......

(解说:通过学生自读、自查可以加强记忆。)

二读:读懂文意(学生自读课文,并结合书下注解翻译。)

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翻译前可就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提问。)

翻译过程中强调指出:

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以军中务多辞(调)。

② 博士:博士(留)。

③ 但当涉猎:应该、应当(替)。

④ 何见事之晚:何见事晚(删“之”)。

⑤ 结友而别:与吕蒙结友而别(补)。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归纳:(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换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

补:补出省略的语句。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解说:学生通过相互补充、归纳得出方法,不仅有利于今天的学习,更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三读:读出语气

师: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生: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师:同学们带感情朗读,把握人物形象。

师: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分小组讨论)

生:不一样。孙权第一次劝学时态度非常坚决、果断。“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第二次时隐隐有不满、责备之意。鲁肃与吕蒙对话表现的是惊异。

生:孙权第二次劝学是有不满,但我以为更多的是关心、爱护。现身说教,语重心长。

生:鲁肃与吕蒙对话时,鲁肃是惊异,吕蒙是自豪。

……

师:孙权、吕蒙对话孙权是王,对吕蒙的劝说态度恳切,吕蒙、鲁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得好不好?哪句话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解说:通过有感情地读,学生容易理解把握人物。)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哪位同学敢挑战他?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精彩!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出了感情。

师:读出了感情,恰当地说应该是读出了“语气”。哪个词体现了语气?

生:“邪”。

师:什么语气?

生:反问。

师:“邪”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吗”。文中还有其他语气词吗?(分小组讨论)

生:有。“耳”、“乎”。

师:分别表什么语气?

生:“耳”是表示限制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罢了”,“乎”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现在汉语的“啊”。

(解说:语气虚词的积累,同时让学生体会朗读的方法。)

师: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分小组有感情地读文章,一会儿找同学分角色读。

(两组同学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地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和表演能力。)

师: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分小组讨论)

生: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设计三:体验反思

师: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分小组讨论)

生: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

生: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对比体现出开卷有益。

生:活到老学到老。吕蒙那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都让人刮目相待,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好,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仲永天资聪颖,因后天没有学习,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那么大年纪才开始就读,但经过努力,让人刮目相待。看来读书确实有益。

师:《孙权劝学》、《伤仲永》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分小组讨论)

生:《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生:《伤仲永》一文,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

(解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感情体验,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把这两篇课文比较阅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开卷有益的中心,引起学生感情共鸣,避免教条式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设计四: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分小组交流收集的名言警句)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生:书到用时方恨少。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解说: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案例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对教学方法作了新的尝试,真正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了发展,潜能得到了开发,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教给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忽视。在这节课中,正是老师始终站在点拔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集中时间与精力对难点进行突破;正是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启示。这样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

所以在设计二中,我一反文言文教学“师授生受”的传统模式,致力于“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落实。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摆正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思考、合作释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在设计三中,我一直在努力实践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走进彼此的世界,达到共读共悟的境界,没有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不行的。我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探讨时,真正“以生为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伤仲永》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读完这两篇文章的感想,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充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学习不仅意味着掌握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可以化为现实生活的生存智慧,明白了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的道理;同时,我也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更加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深感到:一个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并随时提供给学生们畅所欲问、畅所欲答,尽其所未尽,知其所未知的学习空间!因为惟有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才可能有学生的创新,学生才可能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高淳县沧溪中学)

上一篇:三读·三抓·三落实 下一篇:默读:另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