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的问题设置和解决探微

时间:2022-09-24 04:12:23

历史学科的问题设置和解决探微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拟就历史学科中的"问题情境"作一点探讨,以求大家指教。

关键词:历史学科;问题情景;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61-01

1.问题的分类

仅从学生思维活动的特征和提问的内容将历史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判断型问题。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等作出判断或识别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不对""是不是""是这样,还是那样"等问句。(例如:"有说汉武帝信仰佛教,你认为对不对?)

1.2叙述型问题。是指对历史事实、概念、结论以及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进行叙述的一类问题,设计有"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这两类问题,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对于历史事实、概念以及结论的再认再现能力,思维要求相对不高。尤其是问题设计的封闭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但对于促进学习和强化记忆历史基础知识仍具有一定的作用。

1.3述理型问题。是指对历史事物发生的条件与原因、条件与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等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类问题,设计有"为什么"等问句。

1.4评价型问题。是指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类问题。设计有"对……你有怎样的评价"等问句。

1.5运用型问题。这是指对拟定的历史情境或可联系的现实,要求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设计有"当你……你该怎么办"等问句。

这三类问题,思维均具有一定的扩散性。与前两类问题相比,它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要求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现象而且要求知其本质,不仅要求知其局部而且要求知其全局,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因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恰当地运用前两类问题,更要注重对后三类问题的研究。

2.问题的解决

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借助"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呢?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发现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有三点是基本的:正确理论的指导、科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民主氛围的创设。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也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缺少正确理论的指导,纷繁复杂的矛盾将成为无法解开的谜团,问题的解决只能是一句空话。例如,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用极残忍的手段对待奴隶,任意残杀,为何还要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呢?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还要进行改革?等等,如果我们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无法说明其理由。因此,每一个从事历史教学的人,都应该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提高自身理论思维能力,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思维力量和高度的智慧洞察力。同时,每一个从事历史教学的人,都应该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教材或史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才能鞭辟入里、条分缕析地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能否正确使用启发式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被"汉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有规律性的历史现象,但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前,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如何?与中原地区文化相比,是进步还是落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是把他们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强加给中原地区人民而遭到反抗好,还是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以得到中原地区汉族人民的接纳好?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被"汉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等等。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不仅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事物、探求规律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更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每当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或者组织学生热烈讨论,对于学生经过思考作出的答案,首先要尊重,对其中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还要给以鼓励,使之愈发闪亮;对其中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回答,还应循循善诱,帮助走出误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现实,理解历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同样给以鼓励;对问题的解决同样给以热情的帮助。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在民主、平等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得到较大提高。否则,将影响师生之间的教学和谐、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以及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上一篇: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合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