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四步曲

时间:2022-09-24 01:59:51

音乐教学四步曲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四步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音乐的熏陶对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上音乐欣赏课《大自然的声音》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学习《辽阔的草原――走进内蒙》时,我先表演了一段蒙古舞蹈直接把学生带到音乐表现的场景之中,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对草原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储备。接下来又用多媒体呈现了四组蒙族民俗风情的画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一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到了欣赏过程中。

二、全面感知

音乐感知是一种多种感知渠道协同作用的感知活动,开放的感知渠道越多,对音乐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精确、越深刻。

在教歌曲《保卫黄河》时,我首先请同学们熟悉歌词,说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学生经过思考认识到歌曲表现的是抗日军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接着,我又安排学生分段试听歌曲,要求听清楚各段的声音和演唱形式有何不同?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学生大都能发现各段的演唱形式和音调的区别,只是说不出如此设计的艺术效果,我趁势点拨,学生恍然大悟,顿时对乐曲的艺术思想有了更深的领悟,很快找到了感觉,完美地表达出了歌曲的情绪和气势。

在上《二泉映月》一课时,我精心挑选了与乐曲相吻合的歌曲《二泉吟》在课初播放,哀怨低婉的歌声与凄凉沧桑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带到阿炳生活的时代。教师在音乐伴奏下,以其生动而富于情感的语言音调,从容地吟诵着导言,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学生聆听凄美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的众多感知要素,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的感情共鸣,收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三、交流提高

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切分节奏"这一难点时,我让学生根据节奏的长短关系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解决,结果使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讨论热烈,效果显著。他们有的口读节奏,手击节拍,有的象手鼓似的,拍击桌面,有的同学想起新疆动手腕、动脖子的舞蹈,掌握的非常好。

四、自由创编

在新型的课堂模式下,合作探究被引入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演唱及表演能力,发展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感受到情感的陶冶。

例如,在上《浪漫月光曲》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对"李白邀月图"这幅中国画展开想象,然后将想到的结果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出来。结果让我惊讶:有的小组唱起《思乡曲》,非常感人;有的小组表演《八月十五月儿明》;还有小组进行短剧表演。整个课堂每位都学到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又锻炼了勇于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在充满着创造的机会,要在课堂中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千方百计地去挖掘拓宽他们自由创造的空间,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

总之,通过"四步教学法"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了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了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上一篇:高三物理复习之我见 下一篇:诗歌鉴赏:巧借标题,把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