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24 01:44:02

浅谈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预习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学课堂。而实现这一切是需要“预习”做后盾的。预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有效预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同时,预习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而使得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呢?

首先可以通读课本内容,了解主要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其次是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环节。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困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理解知识,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只有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果发现学习过的要领还不太清楚,就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知识加以巩固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有收获,这无疑对自己是一种鼓励,他们会感到学习的快乐并对学习产生欲望,不断追求这样的快乐,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从预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要强化预习效果,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预习要明确目的

预习不仅仅是多读几遍课文,而应是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新知识,思考新问题,锻炼新能力的过程。很多学生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认真听讲,课后的独立完成作业,而忽视了课前预习或根本不预习。其主要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可以强化听课效果;还能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来说,预习要明确以下几个目的:(1)了解课本的大概内容;(2)找出本节内容与已学知识的联系;(3)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4)在重点问题处用笔做上标记。

二、预习要指导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从我所教的班级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没有预习习惯,更没有什么好的预习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掌握好的预习方法和提高预习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开学初,针对许多学生对预习数学无从下手,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兴趣这一问题,我专门做了一个关于“如何预习数学”的讲座,分析了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第二天的预习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预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预习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时让已有预习习惯的同学上台讲讲预习心得,并提出将预习成绩作为平时表现分,促进学生课前预习。

三、预习要重视检查

预习必须有反馈,这样学生才能够改善预习中的不足,才能够督促学生更有效地做好预习工作。反馈一般都是以练习的形式出现。我们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一开始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后的习题为主,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后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整理在错题集上,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后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平时还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很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所以,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预习本,预习本里记录着他们当天预习的情况。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预习兴趣和预习质量,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学习较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把老师提供的预习提纲中涉及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而且要能提出新的质疑;中等生要尽量把老师提供的问题一一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要注明原因;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对老师所提供的问题能解决多少是多少。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所规定标准的都给予优秀。

总之,预习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设置适合学生预习的问题、环境等,诱发他们预习的兴趣,激励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和规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初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促使课堂教学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孙孜.数学真的需要预习吗[J].数学教学研究,2009,(3).

[2]张奠宙,李士铸,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3]高洪亮,李秀华.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山东教育,2001(29).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下一篇:在“趣”中培养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