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读懂>满足

时间:2022-09-24 12:35:53

碰到有的朋友说起新理念教育,认为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孩子自由就是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觉得这种理解有失偏颇。对理念的偏狭理解,再加上妈妈内心对孩子的自私之爱,很容易把所谓自由式教育变成溺爱。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代,溺爱对孩子都是有害的。

如何把握溺爱孩子与尊重孩子之间的尺度?我觉得首先要澄清一点:我们对待孩子,理解重于满足。

拿走路的事举个例子。

有的朋友认为孩子不想走路,要求你抱,那是想要获得你的爱,你就要尽可能地满足他,抱他。而蒙特梭利说,小孩子其实很喜欢走路,只不过他们的走路是以走路为目的的纯粹的走路,而不像成年人是为了从某地赶到某地去才走路的。所以只要成人放慢脚步,没有那么明确的目的,跟在孩子的后面,孩子可以走很远很远,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我女儿1岁多的时候就是这样,在马路上她是不愿意走的,因为马路上有汽车,确实不方便她随意地走,我们就抱着,或坐婴儿车。抱到适宜的地方,她就会自己起劲地走,只要我们不赶路,我就尽量跟在她后面走。她很会判断形势,一旦感觉我们是要赶往某个目的地了,就会要“抱抱”。只要大人们坐下来,她就开始在附近溜达了。

您可能会误解的“自由”

1.给孩子自由没有错,但自由是成长的自由,自由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教育孩子,不能为了自由而自由,我们是以自由为手段,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成长。因此,给孩子自由的基础,在于对孩子成长的一般规律的了解和对自己孩子的深刻细致的观察。如果不了解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没有智慧的爱,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过分的替代,结果培养了孩子的惰性,使孩子丧失发展自己的良机。有些事情孩子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能做了,或者是大人没有敏锐地发现孩子的成长,如果大人没有及时地撤退和指导,孩子会一直让你做。

2.自由也不是让孩子变成说一不二的家庭主人。实际上小孩子的表面需求不一定就是他的真实需求,父母只有通过学习和细致的观察,才能窥探孩子成长的真实需求,了解孩子的要求的背后动机是什么,才知道如何更好地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引导他走向自己的真实需求。而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之下,只是简单地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采取“敬畏”态度,跟着孩子的指挥棒转,这种教育是危险的,是父母没有担当起作为监护人和教育者的责任。

宝贝,我要更懂你

作为家长,理解孩子是家教的关键所在,是亲子关系、教育和爱的前提,没有理解的爱会变成害人的溺爱。

有人说爱和溺爱之间的尺度很难把握,我觉得区别的关键就在于你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如果你把对孩子的理解放在第一位,那么怎么爱都不会成为令孩子反感并且阻碍他成长的溺爱。孩子的真实需求并不容易被完全了解,因此做父母的要努力学习、用心观察,力争更多地去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职责,至于是否满足他的需求却不是那么绝对,家长只要很好地理解孩子,理解那些需求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何在,就知道该如何平衡孩子、自己、家庭其他成员的需求,该如何取舍满足孩子与各种客观条件之间的矛盾了。

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成长需求全部都能被满足,没有受过任何的压抑。但大部分受过一些压抑的孩子(当然不是太严重的压抑)都可以健康地成长。所以就母亲而言,关键不是如何尽全力去满足孩子的每个需求,而是尽全力去理解孩子。如果妈妈始终努力地理解孩子,始终站在孩子身边,即使他的不少需求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满足,他的心智也一定可以健康地成长,因为他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给他足够的安全和幸福,在他漫漫人生之旅中也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母亲而庆幸感念!

拿夫妻关系打个比方。一个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的先生,和一位虽不能样样满足你,却真正理解你的渴望、焦虑、信念、需求,真正懂你的先生比起来,你觉得哪个更贴心呢?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需要客观满足的结果,而是需要主观理解的支持,孩子更是如此。

“懂你”是表达爱的最智慧的方式。我们给孩子爱,要给这种智慧的爱。

上一篇:宝宝“爱放弃”的5个秘密 下一篇:NCTT生活:享受纯自然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