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农村职业中学课程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时间:2022-09-24 12:33:11

改革农村职业中学课程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 要】农村职业中学的课程,已经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分析当前职业中学的课程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课程改革的措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农村 职业中学 课程现状 存在问题 课程改革

职业中学的课程承载着办学的思想和观念、宗旨和方向,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对职业教育教育教学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当前农村职业中学的课程,已经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不符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分析当前职业中学的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课程改革的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农村职业中学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 课程内容存在繁、难、旧,不实用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教育,目前中职的专业课程设置门类多,内容交叉重复,且内容太陈旧、太落后;有的课程内容不能正确反映地方专业工作实际和经济发展实际;特别是教材中的好多内容与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内容不符,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2. 课程类型受学科课程的羁绊

就课程类型而言,职业教育属于学科课程。过多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它远离社会生产实践和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应用,是一种间接经验。而中职教育的重点是职业能力训练,是工作过程中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和训练,是一种直接经验性知识。因此,课程改革必须解除学科课程的羁绊。

3. 课程结构存在着墨守成规、脱离学生学习实际的现象

课程结构设计仍然是金字塔式的,从底部到顶部依次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这种“三段式”的课程结构的指导思想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是基础,成为专业教育的主体,只有经过这一阶梯性的基础学习过程,才能进行实践训练。然而,大多数专业技能的形成完全可以直接从专业实践入手,不必经过相当长的一段理论学习,同样可以掌握技能。若从实践入手,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渗透必要的理论学习,更适应职教学生特点,更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所以,要改革课程结构。

4. 课程评价仍然沿用普通教育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在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课程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过分注重教学结果评价,忽视了教学过程的评价。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阻碍了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职业意识的渗透、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前职业中学的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已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二、农村职业中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 改革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体现出课程的价值观,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职业中学作为直接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专门教育,因此,课程目标应该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群体职业能力为基础,岗位专门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 改革课程设置目前职业中学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注重学科理论,忽视职业实践,对职业技能重视不够,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科知识没有掌握好,动手能力也难以达到要求。因此,要改革原来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建立以就业和企业需求为向导,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建立新型树状结构的课程体系。

3. 改革课程内容针对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社会需求与学校的具体实际,应大胆地进行改革:一是改编教材。对教材中过深、过难、过繁或不适用的内容进行删改;对专业课程门类多、内容重复的教材进行整合,形成综合化的教材;补充一些反映当地实际的案例,强化教材的地方性和教育性。二是,开发校本教材。根据当地的情况和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具有当地特点和乡土气息的教材,增加贴近现实、紧跟时展的新知识,新技术。

4. 改革课程实施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可进行如下探索:

(1)着眼实际,改变课程实施策略。打破传统的从概念到原理的逻辑顺序,在内容安排顺序上采取“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模式。

(2)开设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3)学校评选出特色的教案,教师到多个班级巡回上课,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效果良好。

(4)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从理论到理论的填鸭式教学,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目标教学、现场教学等教法;倡导“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法,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教学任务。

5. 改革课程评价要把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职业意识的渗透、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评价课程内容的基本的、重要的标准。可采用:

(1)实施多元化评价。评价人员可以是课程专家、领导、行业组织、教师及学生代表等都可参加评价;评价要素实行多元化,可把课程目标的正确性,课程设计、内容选择、课时计划的合理性,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科学性,课程效果的有效性等问题列入评价范围。

(2)采用学分制、注重过程评价。把教学目标分解,学生每达到一个学习目标就可以得到学分。总学分达到要求,学生就可以毕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懈努力。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农村中学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下一篇:杨子略:让丝绸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