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

时间:2022-09-24 05:26:56

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

摘要: 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在前列、接受其挑战,是一个非常紧迫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历史教学如何塑造学生人格的问题加以思考和归纳,以利于从容应对新课改。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塑造 人格

新课程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人文本质,不是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在观念上,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它反映出我国的历史教育,正逐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人的心灵深处,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塑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一、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的必要性

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是当前历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我们的历史教学就必须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并把它作为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不容置疑,我们要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真正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就必须注重塑造学生人格。正如马斯洛所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因为这些都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为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注: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把握人格完善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用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等人文科学的成果来培养学生,武装学生,以使学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进而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这必须引起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意识,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而人格的完善又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塑造的结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谈到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老先生这里说的“真人”是指说真话,求真知,办真事,为真理而奋斗的人,是指人格完善的人。

当今时代则要求我们培养出有高尚人格、有渊博知识和有高超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显然,在面向21世纪的历史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是十分迫切的。

由于如今社会某些不健康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市侩精神正在侵蚀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国妇女报》刊登江苏省泗阳县仓集镇人民政府王荣林的一封题为“班长‘受礼’开绿灯”的来信。信中说:“学生的小头头们每天都有人送‘礼’。礼品小至铅笔、橡皮,大到手枪、飞机之类的各种玩具,甚至隔三差四还能到小卖部‘吃请’。……班长‘受贿’以后,当然会在检查作业、布置劳动任务时大开‘绿灯’,甚至在考试时都要大家‘互相帮助’。……这类风气不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中学生中间也很盛行。”诸如一些学生在统考时采用现代通讯设备作弊,提示家长向老师进行“情感投资”,“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等,无不令人震惊!这些无不表明学生人格的缺损。对此,作为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应该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因此,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已刻不容缓!

3.也是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历史教育有价值偏颇现象,伴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断升温,往往忽视历史教材的人文性而力图进行“客观”的理性“分析”,致使许多教师和学生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进行猜谜似的“标准化教师”的“模拟训练”,从而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们的某些历史教师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存在着封建文化专制的残余。有些教师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情感;有些教师未能以自己热诚的人文情怀和博大民主的胸襟去熏陶学生,忘记了塑造学生人格本来就是我们教师应有的职责,因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当前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正是针对这一系列弊端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为了适应这一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真正做到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以一颗赤诚的心把每一位学生引向美好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应是我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二、塑造学生人格的几点要求

1.历史教师的人格完善尤为重要。

因为历史教师的人格是完成历史教学的基石。“在教学与教养过程中涉及到儿童的整个人格,所以教师自己也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学生接触。”(注: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北京:作家书屋1951年版,第142页)因此,历史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使自身人格日臻完善。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要力求使自己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高尚灵魂的塑造者。

2.教师在塑造学生人格时,必须围绕人格的内涵来进行。

“人格,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这是《辞海》对人格的解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维护每个学生的尊严,不能因学生偶有过失,便不分场合,没有分寸地随意批评、挖苦,使学生觉得个人尊严尽失而产生逆反心理,以致教育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教师应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奋朴实、宽宏大度、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清正廉明等道德品质为内容的人格塑造。诚然,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又不是老师强加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而是老师切合学生实际和根据教材内容自然而然地把人格的塑造渗透于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

3.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世界何等美好”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为这个世界行善的冲动,一种回报的渴望,甚至一种责任感。”(注: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70页)让每个学生的人格日臻完善,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挖掘自身智力的最大潜能,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一篇: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激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