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按摩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30例

时间:2022-09-24 05:10:46

针灸加按摩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30例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针灸加按摩对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臂丛神经新生儿患者,并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18例患者采用针灸加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的12例患者则单纯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18例患者中有效2例,显效3例,治愈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12例患者中无效5例,有效1例,显效2例,治愈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针灸;按摩;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临床疗效

新生儿产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产前检查及产科技术提高,产伤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儿远期致残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单位[1]。臂丛神经麻痹是新生儿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难产、臀位、肩娩出困难等因素使臂丛神经过度牵拉受损[2],足月、大于胎龄儿多见。按受损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上臂型:又称Duchenne-Erb麻痹,由于第5、6颈神经根最易受损,故此型临床最多见,患侧整个上肢下垂、内收,不能外展及外转,肘关节表现为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后或弯曲[3],腕、指关节屈曲,拥抱反射不对称。第二种为中臂型:颈7神经根损伤,桡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麻痹,前臂、腕、手的伸展动作丧失或减弱,而肱三头肌、拇指伸肌为不完全麻痹[4]。第三种为下臂型:颈8至胸1神经根受累,腕部屈肌及手肌无力,握持反射弱,临床上较少见,如第1胸椎根的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可引起Horner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睑裂变狭等[5]。本次研究为了探讨采用针灸加按摩对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在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臂丛神经新生儿患者,对其中的18例患儿采用针灸加按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大致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臂丛神经新生儿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在20min~27d,平均年龄为(2.8±14)d,病程在6~30d,平均病程为(24.2±5.6)d。所选取的患儿均符合有关新生儿诊断标准,并随机将30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12例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肌肉注射0.5mg维生素B12和50mg维生素B2,并结合TDP神灯进行照射,照射的强度以不能烫伤皮肤为准,时间为30min,1次/d,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18例患者采用针灸加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①取穴:极泉、肩臑、合谷、阳池、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肩中。配穴:手内收困难加刺阳溪、列缺,手外旋困难加刺内关、后溪、少海,垂腕苦难加刺阿是穴、外关,举手困难加刺天宗穴。②具体操作:首先进行常规消毒,然后采用轻刺法不留针,对以上选取的各穴交替使用,在针刺结束之后,再实施按摩。循手颈加脊、阳明经络和肩胛处,用食指和大拇指的指端相对形成钳形,将肌腱或皮肤提起,进行往返的捻动,动作尽量轻柔,1次/d,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隔7d之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1.3 评定疗效的标准:若患者的肌肉萎缩、肌无力以及手、上肢功能都没有改善,说明治疗无效;若患者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症状有所改善,且手、上肢的活动功能也有所改善,说明治疗有效;若患者的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症状明显改善,且手、上肢的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说明治疗显效;若患者的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症状完全消失,且手、上肢的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说明治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 结果

观察组的18例患者中有效2例,显效3例,治愈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12例患者中无效5例,有效1例,显效2例,治愈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典型病例 刘毛毛,女,出生于2010年1月16日,出生时的体重为4525g,在进行分娩时主要为左肩娩出苦难。在出生之后的第3d,家长发现该新生儿的右上肢不能活动,且手不能握,右臂、手腕部自然下垂,当时的肌力几乎为0级,经医生诊断为右臂丛神经麻痹。该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5d就在我院就诊,在就诊时,右上肢和左上肢相比,右上肢不能活动,且手不能握,然后立刻开始采用针灸加按摩治疗,1次/d,主要针刺极泉、肩臑、合谷、阳池、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肩中等穴位。在针刺10次后,患儿的右上肢开始能够轻微的活动,而且垂腕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针刺15次后,患儿的肌肉萎缩以及松弛症状有所改善,肌力提升;在针刺30次之后,患者的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垂腕消失,手伸屈也恢复正常,随访2年,没有发现任何后遗症。

3.2 治疗要点:新生儿臂丛神经主要病因是压迫或者撕拉的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的气血、静脉运行不畅,从而引起静脉失于濡养、气血受阻,造成上肢出现痿证[6]。由于新生儿为稚阳稚阴元体,筋脉待长,气血待充。因此在治疗时针刺要浅,手法要轻,避免损伤患儿的正气[7]。同时,按摩要柔和,有利于新生儿接受,防止损伤患者的皮肤[8]。取穴肩臑为手阳跤、阳明的交会穴,这样有利于关节化瘀、调气,极泉为心经重要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针刺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9];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是元气停留的部位,因此能够调整人体的气化,有通经络的功效。以上穴位相配,有着调气和血、痛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共同促进臂丛神经的再生以及修复,起到使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10]。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60%,说明采用针灸加按摩对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比药物治疗要好。因此,笔者认为针刺加按摩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降低患儿致残率,可以作为临床上首选的早期常规治疗方法,而不是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延误患儿的病情。

参考文献:

[1] 张向丽,杨素婷.分娩行臂丛神经麻痹发病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40-842.

[2]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42-944.

[3] 郭义,石田寅夫,李庆雯,等.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学与骨骼肌肌电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3):217-220.

[4] Alfonso DT. Cause of neonatal brachial plexus palsy.Bull NYU Hosp TM Jt Dis,2011,69(1):11-13.

[5] Doumouchtsis SK, Arulkumaran S, Are all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caused by shoulder dystocia?Obstet Gynecol Surv,2009,64(9):615-617.

[6] Al-Qattan MM, El-Sayed AA, et al. Obsteric brachial plexus in newborn babies of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mothers.J Hand Surg Eur,2010,35(5):362-365.

[7] Foad SL, Mehlman CT,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neonatal brachial plexus palsy in the United States.Bone Joint Surg,2008 Jun,90(6):1257-1259.

[8] Bahm J, Ocampo-Pavez C, et al.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in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repair:a personal experience in 200 cases over 10 years.Brachial Plex Peripher Nerve,2007,2:1-7.

[9] 吕中礼,针刺为主治疗分娩型臂丛神经麻痹33例[J].中国针灸,2005,25(8):557-559.

[10] 邱小汕,叶鸿瑁,邵肖梅,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58-860.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 下一篇: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珍菊降压片降压疗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