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

时间:2022-09-24 03:47:11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幸福、创造了世界。但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重视智力发展,轻视劳动观念的培养,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因为从小缺少劳动锻炼,参加工作以后也很难胜任。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感悟,与同行们共享。

借助课文教学为平台,让学生学会思考,从不同角度欣赏一篇文章。《父亲的菜园》就是一篇关于劳动教育的课文,我先布置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理清层次:父亲为什么重开菜园?怎样重开菜园?重开的菜园怎样?从三个方面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讲解。

“一条新修的公路,占据了我家四季碧绿的菜园。”这是父亲重开菜园的原因,没有了菜园,对“我”家生活的影响是“饭桌上的菜碗总也盛不满。”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的父亲不劳动,那么你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很多,没有零花钱、没有钱买文具、没有钱买衣服……我适时加以肯定,话锋一转,人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吃饭,不劳动吃饭就成了问题,何谈其他。告诉学生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而且劳动是很光荣的事情,懒惰、好逸恶劳才是可耻的。现阶段学习是你们的主要劳动,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担当得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父亲怎样重开菜园?父亲先选地,然后“每天天色未明……直到傍晚”去翻地,接着种豌豆来养地。而“以后的日子父亲便四处拾粪”,甚至要“我”憋着也要把尿撒到地里,精心伺候这块地,结果是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地”变成“已经黑得发亮”的肥沃土地,这是父亲劳动的结晶。要求学生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劳动带给人的快乐感、成就感、幸福感。劳动是平凡的、司空见惯的,却是不能间断的,人们的衣、食、住、行处处离不开劳动。让学生明白,家务劳动是每个成员都要共同分担的。为了使学生养成习惯,鼓励学生从日记方式记录自己的家务劳动及父母对他们的评价。这样一方面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逐渐养成勤劳的品质,使学生在生活中拥有充实、幸福、愉悦的感觉。而这种劳动锻炼也是他们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过程。

父亲重开的菜园怎样?父亲的劳动使“我”家蔬菜不断,父亲的劳动给了“我”家四季的碧绿。可见,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付出辛勤劳动就会有丰厚的回报,而劳动给予我们快乐的人生。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为他人劳动。农民劳动得到了丰收的喜悦,工人劳动换来了合格的产品,医生的劳动解除了病人的痛苦,教师的劳动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而学生的劳动,赢得的一定是璀璨的人生。

上一篇: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下一篇: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