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院校护理操作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4 02:05:07

在中职院校护理操作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训教学占课程总学时的一半以上。随着护理学的发展与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并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实训教学与临床应用不相衔接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对护理操作实训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与临床实践相脱节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探索,使教学能够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的教材内容还是不能满足临床发展的需要。根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学涉及的80项操作中临床应用率只有91.25%,有7项基本不做,25项由他人完成,护士独立完成的只有48项。而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并投入到临床,教材内容在某些方面出现滞后。如“三查七对”,明明我们核对的是8项(加有效期),教材也改版了几次,却还是“三查七对”。一次性气囊尿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材却还在介绍胶布固定法。氧气吸入和负压吸引,临床早已普及管道化,可教材还在用大量的篇幅介绍氧气筒和电动吸痰器。教材内容的滞后,导致学生的临床适应期延长。

2.教学方法落后

护理操作实训教学形式机械:“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分组练习”。千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整合能力差,对病人病情的分析和综合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

3.实训资源相对不足

每个班级学生相对过多,一般为60人左右,教师很难顾及所有学生;物品不能满足实训使用或怕学生操作损坏而不能充分利用;各操作项目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在实训课上都能操作,更谈不上熟练掌握。甚至有些操作只是看看录像就算学过,根本不能保证学生掌握。学校实训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物品,比如灌肠筒、导尿包,而在临床操作中,基本都是使用一次性的护理产品,这样很多操作在流程和物品准备、物品处置方面就有了很大的差别。

4.实训技能考核有待完善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但是实训考核只关注操作的熟练度和标准、规范,忽视了患者的需要和感受,难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且实训考核一般要等到学期结束抽签考核,时间跨度大,存在偶然性、偏差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习水平。

二、对策

1.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删除陈旧内容,及时增加新技术、新内容。增加实训课学时数,理论与实训学时数由原来的1:1调整到1:1.2;增设病例式整体护理实训项目。同时将学生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作为专项内容列入实训计划。

2.完善实训教学模式

在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应采用早期接触临床、角色扮演、项目教学、临床实境教学等形式,将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法运用到情景教学中,让学生模仿真实操作,使其能 “从做中学”,掌握操作方法和要领。这种教学引导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护理操作的积极性,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爱伤观念和职业神圣感,使其有了课堂之外的收益,也实现了主体的情商教育目标。此外加强多媒体手段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更加直观。同时也便于统一操作标准,提高教学效果;完善实训教学环节。在整个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指导和随时矫正应与学生的操作训练应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定期举行全校性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提高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学习兴趣。

3.改善实训条件

在确保基本实训条件完善的前提下,应紧跟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配备护理专业必需的医学模拟教学器材,建设真实或仿真的护理教学环境,以提高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效果。积极引进新型护理用品,如一次性医疗用品、静脉留置针、输液泵等,使各项操作更加科学、准确、快捷,确保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4.改革考核方式

加大实训课考核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修订,保留操作技能的评分标准,增加体现现代护理观和综合能力的新指标,把“实训物品的准备及处置、学生的实训态度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方法”等内容的评分权重增加,真正做到临床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练”什么,“考”什么,提高护理技术考核的实用性,这对提高护理技能也有促进作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实训教学考核应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以单项考核为主,期末考核应重点放在综合应用考核方面。单项考核应在平时训练完毕后进行,逐人过关,以确保达到实训要求和效果。平时考核成绩应占学期考核总成绩的50%以上,实训考核成绩应占本门课程学期总成绩的50%以上,以此体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5.注重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对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得出科学的判断,最后选择最佳方案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对服务对象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在护理操作中强调原则,不过分强调具体操作步骤的统一,只要不违背原则,合理即可。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不合理的地方大胆提出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增加临床见习环节

根据教学进度,阶段性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和观摩,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感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和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护理技能过硬、适合社会需要、贴近岗位需求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总之,中职院校通过护理操作实训中的改革,提高了学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训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 胡群.浅谈影响护士生实训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8,9(6) :127~128

[2] 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3] 张晓英.关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82~83

[4] 曹梅娟,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6,22(1):89~90

[5] 吴永琴,姜文莉,杨晔琴.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核模式改变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6,20(5):1207~1208

[6] 崔英琳,杨应选,周新,等.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护理技能考核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7,24(3):100~101

[7] 李长琼,蔡德芳,张树萍,等.在临床实施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学报,2008,15(4):28~30

[8] 张燕,多文兰.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生整体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84~85

[9] 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00,14(4):183~184

上一篇:新形势下中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职业教育管理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