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思考

时间:2022-09-23 10:40:24

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思考

一、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调查中问题的思考

多次的数学教学调查中,我们碰到了这样一些令人心痛的镜头: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熟记了方位,却在操场上分不清东南西北;有的学生能准确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却不知道太阳几时升起、几点落下;有的学生面积计算题是道道都对,却说不出自己住的房子几平方米……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看似解决的问题,一到现实生活中就傻眼了。难道是学生的数学学得不好吗?还是教师的数学教学出了问题?

通过广泛调查后发现,课堂上,数学老师是费尽心思联系生活,改变教学方式,但忽视数学实践活动的现象还很普遍,教学中还存在着害怕组织、不想组织或组织不到位情况,具体表现在:

1.教师怕组织。

由于受资金、人力、安全等因素的限制,有的学校、教师怕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的即使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也是简单化的。有的甚至把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当成“想一想,说一说”的题目,学生往往是通过“回忆”或“想象”来完成数学实践活动。

2.活动缺指导。

教师在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之前,很少指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活动方案,有的教师把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下去之后便没有后续的指导和评价。

3.资源没整合。

由于小学生的社交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不愿意或不能与周围环境合作,教师也没有重视学校和家庭、社区资源的整合,使学生在活动中遇到许多困难,致使实践活动难以开展下去。

4.结果未评价。

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情况,缺乏一套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有的把评价简化成“考试”,重甄别与选拔,轻诊断与激励;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展示;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法单一。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面写着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是很富有哲理的,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也是如此。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呢?

二、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1.挖掘数学课程资源,优化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大致有以下一些类型。

(1)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能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现有4个文具盒,请你设计一种包装方式,使其更省包装纸。又如:教学“统计”后,组织学生开展“制作黄豆的生长统计图”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游戏竞赛实践活动。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组织“小小商店”课外游戏活动。再如:认识了长方形、圆、三角形等简单图形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形,然后在班内开展“谁是优秀小设计师”的评比活动。

(3)实际测量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如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后,让学生先估计再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重量、同学的体重等。

(4)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和全班家庭中吸烟人数、香烟价钱、一年费用,和学生学习费用等进行比较。

(5)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

如:设计“零花钱怎样花”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零花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并考虑到活动时间、安全等因素,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对学生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的指导,一般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师在课前和活动开始时应做好活动定向的引导。在设计一个数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时就要紧紧围绕该目标,使活动的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以便更多的学生达到既定目标。

②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操作程序指导。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一般来说,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确定课题――商定活动方案――论证活动方案――总结评价。

③教帅对学生活动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在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地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引导调整。

2.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和周围环境的沟通与合作。

数学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要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3.建立形式多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大胆组织,学生大胆创新。

由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标准和方式与常规性学习的不同。它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参照系。评价时,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一方面看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看他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另一方面看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看他能否在活动中主动思考,面对实际问题,尝试从数学的角度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最后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实践活动评价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并要求家长参与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但不能排列名次;定性评价可采用小结的形式,在小结中应使用肯定性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目前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方案。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小学阶段更为重要,这对于学生今后形成数学建模思想将奠定一个能力上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林进舵.小学数学活动课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2]胡德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刍议.

[3]何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原则.

[4]王俊.在低年级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上一篇: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有效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