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研究

时间:2022-09-23 07:22:53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研究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背景出发,设计出富有情趣又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充分的交互性活动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彰显出信息技术课堂的活力和美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直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06-01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背景出发,设计出富有情趣又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充分的交互性活动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彰显出信息技术课堂的活力和美感。

1.创设故事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巧妙地创设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想象和探索,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在学习《复制与粘贴》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迪士尼的奇妙旅程”的故事情境:星期天,米奇想邀请好朋友到迪士尼乐园去游玩,可是怎么能只和米妮一个人玩呢?引出本课第一个任务:复制与粘贴。接着教师演示,学生尝试操作,结合自己独有的想象力,设计了很多卡通人物在迪士尼乐园的“睡公主城堡”前合影的画面。可是,卡通人物背景为什么会是白色的?怎么才能达到合影留念的理想效果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想象与创作的愿望,从而引出本课的第二个任务:“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同组交流、动手实践等形式,最终在趣味性和智慧性的故事情景中掌握了操作的方法。

2.采用形象直观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在上《计算机的组成》时,为了避开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首先给小朋友介绍了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大家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小朋友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小朋友说主机后面有很多很多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了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小朋友不仅了解了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画矩形》这一课时,教师以画卡车为例,并分为三个任务让同学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是利用矩形工具画车身,第二个任务是利用圆角矩形和椭圆工具画车窗及车灯。这两个任务,学生基本可以正确的完成。第三个任务是利用椭圆工具画两个车轮。学生利用椭圆工具和shift键很快就画出了两个车轮,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同学画的两个车轮大小都不一样,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而是先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观察,此时,学生已经自己发现了错误,但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修改,而是通过操作画第一个车轮时,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变动。此时,学生就立刻理解了,画第二个车轮时数字应该和第一个一样,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个车轮大小一样了。

3.创设生活情境,强化体验,促进知识运用

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创作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相关信息的能力为宗旨的,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探究生活化的问题,体验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如学习《收发电子邮件》一课时,正值第16 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笔者先播放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和领奖时升国旗的视频片段,激动人心的场景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笔者询问学生是否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运动健儿说,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踊跃发言。这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什么途径让运动健儿知道大家想要说的话?很自然地引出如何收发电子邮件的教学任务。

4.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两个方面。这里明确指出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两种教学形式(专门课程式与学科渗透式)。我们不但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的与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上一篇:认识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高中历史课堂中问题艺术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