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3 06:28:17

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36例(4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房角变化。随访6个月~2年。 结果 术后眼压[(12.62±4.23) mm Hg]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24.83±8.62) mm 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加宽。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可作为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选择手段之一,具有降压、增视双重作用。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压

[中图分类号] R7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73-02

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已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与日益完善发生了新的变化。单纯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可以解除晶状体因素引起的瞳孔阻滞所诱发的房角关闭,使房角重新开放,降低眼压[1-5]。本院从2009年开始,对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合并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40眼),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58~80岁,单眼32例,双眼4例。其中,22只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只眼为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只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及术后行常规视力、裂隙灯、前房角镜及非接触眼压计检查,AB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随访时间6个月~2年。术前全身或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最大程度降低眼压。

1.2 手术方法

术前30 min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眼压高者,术前1 h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点。表面麻醉或球周麻醉。右上方巩膜隧道式切口,10点周边角膜做辅助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及水分层,超声乳化仪行拦截劈核法乳化晶状体核,自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残留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吸出粘弹剂,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及地塞米松,结束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对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

术后眼压8.5~20.1 mm Hg,平均(12.62±4.23) mm Hg,术前用药后眼压9.5~40.0 mm Hg,平均(24.83±8.62) mm Hg,术后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中央前房深度

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75±0.32) mm,术后为(2.42±0.38) mm,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视力

所有病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视力:< 0.1者24眼;0.1~0.2者12眼;0.3~0.4者4眼。术后视力:< 0.1者0眼;0.1~0.2者6眼;0.3~0.4者23眼;0.5~0.6者7眼;0.7~0.8者3眼;0.9~1.0者1眼。

2.4 房角

术前房角无粘连关闭的有10眼,房角粘连关闭 < 1/2的9眼,房角粘连关闭在1/2~3/4之间的有15眼,房角粘连关闭> 3/4的有6眼。术后全部病例房角均较术前加宽,关闭象限有不同程度开放,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减小或消失。

2.5 并发症

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轻度角膜水肿,2~5 d左右均恢复透明。6例患者前房轻度闪辉性反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后均吸收。术中无后囊膜破裂发生。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前段解剖结构异常,包括眼轴短、角膜较小、前房浅、窄房角、晶状体较厚、位置相对靠前等,使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接触紧密,房水越过瞳孔受阻——即瞳孔阻滞,致使后房压力相对高于前房,推挤虹膜向前膨隆,使周边虹膜与小梁网接触,导致房角关闭,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7]134。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机制:因瞳孔阻滞是导致房角关闭的最主要因素,而晶状体又是引起瞳孔阻滞的重要因素,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以解决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晶状体因素,从而达到解除瞳孔阻滞,防止房角关闭的作用,因而可有效阻止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1-5]。

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根据房角关闭及粘连程度选择滤过性手术或周边虹膜切除术[7]126,而对于合并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闭角型青光眼,以往多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或先行抗青光眼手术,以后根据白内障混浊程度再做白内障摘除术。因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对眼的创伤重,并发症多,以及对房角、小梁可造成破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抗青光眼的手术效果。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发展与成熟,将超声乳化手术引入青光眼的治疗,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因其具有切口小、组织创伤少、不损伤房角及小梁结构等优点,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并发症大为减少。这方面已有很多临床报道[1-5]。但在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式选择方面,则存在不同的意见:有倾向于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也有倾向于联合手术的,还有主张根据不同眼压情况或先行抗青光眼手术,再行白内障手术或者先行白内障手术,再根据情况行抗青光眼手术。

笔者选择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从随访结果看,术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前房加深,房角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疗效满意。其降眼压的机理可能为:(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解除了晶状体引起的瞳孔阻滞,使周边房角开放;(2)术中粘弹剂充满前房时对房角的分离作用及灌注液在前房内的压力对房角粘连的冲击扩张使房角再度开放或粘连减少;(3)超声波引起的睫状体分泌功能下降,房水减少。

本研究认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选择手段之一,有降低眼压和增加视力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 Ho CL,Walton DS,Pasquale LR. Lens extraction for angle-closure glaucoma[J]. Int Ophthalmol Clin,2004,44(1):213-228.

[2] Kapur SB. The lens and angle-closure glaucoma[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1,27(2):176-177.

[3] 葛坚,郭彦,刘亦志,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J].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55-358.

[4] 张秀兰,胡慧玲,黄文敏,等.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现代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2006,27(B03):130-132.

[5] 郑磊,柳林,仲明,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改变[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52-54.

[6] 李凤鸣. 眼科全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65-1868.

[7] 惠延年. 眼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36.

(收稿日期:2012-08-23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