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时间:2022-09-23 06:02:55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善于从数学角度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落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学生“敢问”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因为更关注自己教学计划的完成,只注重向学生提问,对学生的提问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会鼓励学生提问,这就导致了学生有疑惑得不到及时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有问题想提出时,却顾虑重重,存在严重心理障碍。为此,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首先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提问。

在“升和毫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些物品容量的标志,让学生通过这些标志对升和毫升产生初步的认识,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为什么有的物品用升表示?有的用毫升表示?为什么容量大的物品用升,容量小的用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等等。

多媒体对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的呈现,使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由此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提出了自己的诸多疑问。这时,教师首先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以此调动了更多的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接着,教师则紧紧抓住学生这些与课堂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创设学生“想问”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等,为学生创造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条件,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专心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需要把握突出情境的两个特点:

(一)问题情境突出趣味性

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喜欢有趣的事物等特点,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融入猜谜、游戏、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如在教“认识分数”的时候,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八戒和猴哥出去玩耍,八戒在地里捡到一个大西瓜,那个大西瓜好大好圆啊,馋得八戒直淌涎水啊,真想一口吞下去。这时,它想起猴哥说过,如果碰到吃的,都要给别人留一半,这时,八戒想‘我先吃一半吧,给猴哥留一半’。同学们,大家知道八戒可是很馋的家伙啊,为了防止它连另一半也偷吃掉,我们来把它吃的半个西瓜记下来做证明吧。可是,大家想想这半个西瓜怎么用数表示出来呢?”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的数已经不能表达这个问题了,产生了如何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分数的重要。

(二)问题情境突出生活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数学的存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准确认识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提问,并结合这些问题找到准确的答案。学生提出了许多实际问题:“衣服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轿车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香包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学生“善”问的学习环境

学生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证实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造性。如何使学生提出好的问题,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并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发现问题的机会。对此,还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问难。质疑问难的有效方法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从知识的生长点上设问,第二是从知识的结合点上设问,第三则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此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比如,在执教“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把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时对此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是什么?三角形的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的关系是什么?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提出了这些问题后,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参与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中,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其主体作用。(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大公镇古贲小学)

上一篇:佐餐音乐 增加食欲 下一篇:林林总总的减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