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河南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时间:2022-09-23 03:05:00

数字时代下河南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踏入数字化科学时代,现代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门技术性应用学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人们对艺术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教学效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构建突出专业特色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主要探索数字时代下有效建立河南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河南省民办高校发展概述

跟据《2013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省共有民办普通高校35所,共有在校生约26.72万人,约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19.48%。

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民办高校应立足自身教学现状,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型设计专业人才。本人就河南省目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开展深入分析,并提出关于有效建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河南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河南省民办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方面注重传统中国艺术和国外先进艺术教学的相结合,逐步发展成具有艺术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专业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但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养的问题屡屡出现,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

1.艺术设计人才与市场人才需求需要平衡

根据教育部相关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645万人,2013年则为758万人;就业率2008年为86%,2013年为72%。这当中包括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人数和就业率,从以上数据分析可得,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市场就业机会并无大量增加,已经逐步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消极情况[2]。

2.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

目前,一些设计行业会在重点艺术院校及知名大学中挑选优秀设计人才。与重点艺术院校相比,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建设专业特色尚不够突出,而且设计行业对其认识不充分,导致民办高校设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3]。

3.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不够完善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针对河南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我们应立足于教学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向导,设置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培养方式,逐步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1. 明确定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目标

课程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课程目标,针对我国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明确定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目标。首先,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合理调整课程结构,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如我国近年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购房热潮促使室内装饰设计产业迅速发展,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中应适当增添相关专业课程,并及时调整与更新室内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以逐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其次,注重“以人为本”,务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艺术审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处理好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课程设置这一载体,适当引导和训练学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设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协调好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丰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部分,它不仅是课程内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目标的教学要求。

(1)扩展专业课程新内容。 设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时,不仅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设计知识,还应包括人文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等各方面内容,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框架。其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应与国际先进设计思想、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倾向相结合,将国内外先进艺术元素融入到艺术设计中。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社会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丰富艺术设计实践内容,如定期安排学生访问知名艺术家、参观设计工作室或艺术展览,适当添置相关实践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眼光,引导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应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贯彻“通用设计”理念,不能过于强调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忽视社会、市场和环境需求。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服务意识。

3.合理选择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组织形式

课程组织形式是有效处理教学内容和学习经验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组织形式包括有:

(1)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这种课程组织形式常应用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在实施该课程组织形式时常常会忽略各设置课程间的关联衔接,为有效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在组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时,不仅要充分考虑知识内容的纵向组织序列性,还要注重横向组织关联性。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性质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但高校中常常出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不均衡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在组织课程时必须切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为基础,合理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让学生获取多元化、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的知识。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效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更具科学性,真正实现专业课程间的有效交叉渗透,我们必须灵活组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系统

课程评价是衡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收集课程评价信息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模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建立科学课程评价目标。 课程评价活动的基本标准是人的存在价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把握好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结合课程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性和差异性,建立科学课程评价目标,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能力。

(2)重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评价。 艺术设计专业有别于其他公共专业,其教学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既同时并存艺术性、设计技术性和观念性,又必须在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发展特色化专业教育。因此,教师应以“创新”、“实践”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除了要涉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考察评价,还要包括课外实践如考察、访问、参观等活动的评价,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设计理念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结束语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已步入数字信息化发展时代,新事物、新理念层出不穷,艺术设计也被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完善环境。因此,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积极构建完善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坚持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推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张雯靖(1982-),郑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注: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数字时代下河南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编号2014-QN-502)

上一篇:国产动画的发展背景及未来展望 下一篇:论雅典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文化呈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