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与思想品德课

时间:2022-09-23 02:57:29

多媒体教学与思想品德课

【摘 要】本文立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就“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着重探讨了多媒体技术让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冲满活力,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印象。期望能够把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更好地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

在今天,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运用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新功能的不断开发和更新,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被迫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有极大的热情投入到 “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学习中。

同时,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或展示习题,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积极反馈,教师通过计算机及时给予评价,并输出相应的信号加以强化。这样,多媒体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景,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让学生做选择题时,在ABCD四个答案中,分别设置不同的卡通人物,错误答案后设置沮丧脸谱,正确的则相反。所有这些设置都通过单击鼠标以不同的动画效果飞入主画面,教师再适当地说明理由,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巩固新课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艺术,它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付诸行动的复杂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教师灌输的“填鸭式”教学,课堂缺乏民主平等的气氛和活力。多媒体教学介入课堂,打破了原有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脚戏,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从中获得学习乐趣与成就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创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同时,可以使教学活动信息化、立体化,学生获得了更强烈的心理体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课堂密度增大,知识容量增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增多了。

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在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或相互讨论,或网上查询资料,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师生对话,人机对话模式的演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传统的压抑的被迫学习转变为轻松、独立的主动学习。因此,多媒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冲破传统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广泛接受课堂信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交互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将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并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精讲多练”,在此原则指导下,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课后去死记硬背,不仅老师不能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而选用多媒体技术后,使课堂节奏加快,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易于突破重难点,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能通过人机对话,既使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即时得到检验和反馈,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内涵、新的教育热点,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最佳抉择。多媒体教学正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学生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课前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得教学过程紧凑,课堂容量大,知识的时代感强。学生既可以多学到至少三倍的材料,教师可以节约大概20%的教学时间。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最新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情感策略运用的研究 下一篇:新课标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