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策略

时间:2022-08-21 05:30:05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策略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中,物理习题课、习题评讲课仍是物理教学中运用最多,同时也是广大师生历来重视的课型。如何在习题教学中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文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作用出发,探究了习题选编的基本原则和习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作用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指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作业和试题讲评等活动,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二是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三是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二、物理习题选编的基本原则

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选择恰当的习题是搞好习题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练习目的选择习题。具体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教师编写习题时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科学性要求习题中叙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习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的量值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能随意捏造。

(二)典型性原则

从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出发,典型性的问题应在内容上或方法上有代表性,应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在保证基础知识覆盖率和重点知识重现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严格筛选各种类型的题目,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和难度。

(三)层次性原则

对于整节习题课的例题、习题设计,要解决一个问题,可能设计一系列的习题,对于这些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管是在知识深度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学生都需要一个逐步学会的过程。如果把过难的物理问题“一次到位”地摆在学生的面前,这些问题不仅不可能“到位”,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因此,对于学生练习,要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新课后的习题设计中,三者的比例应为6:3:1;阶段复习的习题设计中,三者的比例应为3:6:1。

三、物理习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或许有些老师会不解甚至抱怨:“这道题都讲了N遍了,仍有很多学生做错。”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老师也需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除了使用讲授法,是否还能采用其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弄清疑点、突破难点呢?其实《纲要》已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让学生表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小组讨论

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海森堡曾经说过:“科学植根于讨论之中”。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科学表达能力。

以在物理概念习题教学中进行小组讨论为例。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受日常生活影响、知识的负迁移和对语词的曲解会形成前物理概念,有不少前物理概念是不正确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澄清错误认识。

如在巩固“摩擦力”概念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系列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有何关系?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吗?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质疑,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指导。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各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综合、纠正与补充各小组的发言,从而达成对物理概念正确的认识。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2.说题教学

说题教学通过让学生说清题意、说清解题过程及解题后的感想,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位置,易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是以直观形象为先导,而习题教学则是以抽象逻辑为前提,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习题所依托的物理情景如能在课堂上设计再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动脑动手,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性思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在习题教学中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让学生评价,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又是教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对教师评价关注过多。在新课程教学中,要调动学生来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

学生之间存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教师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互评是一种重要形式。可将同桌学生的作业互换,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或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撞”中相互交流,互相评价,相互赏识、相互纠正。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互评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深化所学的知识,增强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并不是每一节习题课或习题评讲课都要涉及以上方方面面,只要体现了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我认为就是在实践新课程。至于采用需要哪些教学策略,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中教材的应用... 下一篇:注重管理 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