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时间:2022-09-23 02:56:43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摘 要]程序性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教学,是涉及到有效教学之根本的策略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程序性知识往往表现得不是很明显,教师应在当今知识分类背景下了解其现状,并针对其缺失找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程序性;策略

[作者简介]袁润辉(1974-),男,江西丰城人,丰城市石江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一、知识分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知识

知识分类不是专门属于语文教学的。根据有些学者对知识的研究,可以发现知识可以分为三个类别: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是指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从这句话来看,似乎看不出什么叫陈述性知识,可是如果我们细细理解一下,就会发现陈述性知识就是指那些“是什么”的知识,如“小学语文要教会学生拼音”“拼音教学包括声母教学和韵母教学”“声母包括b、p、m、f等21个字母”等。这些论述一旦说出来,听者往往就会知道其中的意思,这即是陈述性知识。

2.程序性知识则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系列操作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可以描述为“怎么做”的知识。比如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常常跟学生强调“要写好今天布置的这篇作文,大家必须注意审题,必须注意”……这样的知识就可以被理解为程序性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程序性知识往往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也因此语文学习常常被人形容为“死知识”的学习,这种形容背后指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缺失。

3.策略性知识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出现的知识。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尤其是我们现在讲究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要做到有效甚至是高效而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知识就是策略性知识。而反思笔者此时的文章写作,其实就是将自己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进行文字化,如果读者有幸从本文获得一些收获,那收获的就是策略性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缺失状况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洗礼,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仍然是以学习陈述性知识为主。在这一实际背后隐藏着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小学阶段作为打基础的阶段,语文学习又是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因此应该以基础为重,应该以积累为重。

那么,不重视程序性知识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呢?

比如说由于很多语文教师头脑中没有程序性知识教学的意识,因此他们的课堂往往就是机械的字词学习和课文阅读或背诵,而课后又是机械的抄写和随后的默写。这样学生获得的就是一些生硬的知识。虽然说作为基础性字词有时教师无法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厌烦。而事实也证明,很多学生进入小学两三年之后,往往就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再如,很多时候教师教授的语文教材,往往都是让学生先去找生字词,再去查字典找拼音,然后再尝试整体诵读课文。事实上这种机械的动作背后正是教师僵化的教学思路的体现。分析这些过程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不折不扣的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思路,其中没有程序性知识教学的影子。因此造成的结果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日益消失,以及积累后的学习倦怠。

有时有些教学方式看起来是程序性的,其实也是陈述性的。比如,有时候对一些美文的欣赏教学,我们常常给学生提供一个美文的文本,让学生在多次阅读中去感悟,最后通过一些问题来检测学生的感悟结果。这一过程看起来是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去认识一篇文章,可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其中我们的思路集中在让学生去找到自己预设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很少得到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因此所谓欣赏也就成了低水平的阅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通过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为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服务。陈述性知识的积累本来不是问题,但在缺少程序性知识教学的意识氛围中,我们的陈述性知识教学很少能为后面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提供有意识的服务,因此意识至关重要。

2.进行变式训练。变式训练的作用在于将陈述性知识学习中生成的概念和规则,转换为程序性的知识。变式是心理学概念,也是教学中很有效的策略。事实证明,一些陈述性知识通过变式进行变化之后,学生可以在比较中生成程序性知识。显然,这个过程是程序性知识生成的核心阶段。

3.自觉化阶段。程序性知识的最终体现是学生能够面对具体的情况,这是程序性知识教学的最终要求。一般倒没有什么详细的叙述,只是程序性知识生成与否的判断依据。

综上所述,程序性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教学,是涉及到有效教学之根本的策略选择,实际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

上一篇:樊嘉煜:“在一起我们更有力量” 下一篇:维生素当补药或导致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