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 促进社会消费

时间:2022-09-23 07:02:40

完善社会保障 促进社会消费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消费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

中国的内需不足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从国民收入分配的大格局看,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呈逐年降低的态势。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43%。在既定的财力状况下,政府不差钱,老百姓就差钱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逐步提高”到“努力提高”,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却能明显感受到其紧迫性。还有,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依然存在,而且,整个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滞后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增长速度。近十年,我国的GDP增长3、4倍,政府财政增长5倍多,而城市居民增长2、7倍多,农村居民只增长2、3倍多。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扩大内需的瓶颈和障碍。更何况,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大概为23%,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实际进程。而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后期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大概为40%——45%。正因为如此,中国老百姓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其通货膨胀的承受力大幅下降,非常恐慌,也让政府感到巨大的压力。虽然政府甚至动用了“限价令”,但是治表不治本。由此可见中国的内需不足与传统美德无关,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是拉动内需的最佳选择。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思路

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拉动内需健康增长

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通过税赋形式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以达到社会各阶层收入均等化的目的。其具体机理是按收入不同社会保障税并且按累进制原则进行征收,然后通过社会救济、保险金支付、收入津贴等多种形式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阶层。西方国家有人将社会保障称为是“用平均数的魔力把千百万人引向得救”为特征的制度。有人说中国当前的矛盾是消费增长快,储蓄增长更快——储蓄坐上了火箭,消费坐上了拖垃机,两个速度不一样。2010年全国社会消费总量增加了一万五千亿,而当年的储蓄额却增加了十三点一万亿。2011年前九个月,全国增加消费两万一千亿,可是储蓄却增加了十点三万亿,每月平均增加一点一万亿。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民的储蓄将超过一百万亿,在全世界居首位。而储蓄里面主要是高收入者有钱而没有消费意愿,于是把越多的钱用于储蓄,低收入者想消费而没钱,中等收入者不敢放开手去消费,消费被压抑,最终只能是内需不足,消费不旺。这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收入差别过大,低收入者过多,但更重要的是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造成的格局是储蓄在不断地增加,正常的消费欲望被压抑。如果建立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客观上为人们建立了一个“安全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自愿储蓄还存在,但总的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有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二、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十二五”建议规划提出:“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第一,转变消费者观念,推崇“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双赢消费,它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利用手中的货币进行“伦理投资”。比如观光旅游消费、文化欣赏、使用绿色产品、减少有毒材料的使用。这种自然、社会、人三位一体全面科学的绿色消费观念和模式,既合乎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既满足人的长远利益要求,也满足人的近期利益要求。它时刻提醒着人类,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注意环保,要尽量地避免过度消费所造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引领消费市场的全面升级,满足人的个性需求。“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目前就我国而言,不同品位、不同形式的,符合各种阶层的文化产品,如音乐会、国际表演等太少,而且主要集中于大城市,没有给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群提供适当的消费平台。。所以在消费的高端部分,我们也要有所发展,避免财富外流。

第三,保持头脑清醒,努力构建现代和谐的可持续的消费文化。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陈腐、落后、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这无不与消费文化有关。研究表明,消费者在一定的消费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念对其消费行为起着关键性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新的头脑,以实现人、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互动为目的,并将此整合成一种优秀的现代消费文化,来正确地规范、引导人类的消会费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不断地创新,从而形成稳定地影响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宝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

上一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探索 下一篇: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