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建“生态城”

时间:2022-09-23 05:17:00

全球共建“生态城”

生态城或可持续之城是一座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环境影响的城市,其居民致力于所需能源输入的最小化,同时也致力于制热过程废物输出、空气污染、二氧化碳和水污染的最小化。

二十载春秋交错中,“生态城”建设寄托着全世界关于城市和谐发展、人类与大自然共荣的梦想。

“生态城”概念由来

“生态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年前。当时,人类开始在城市环境方面面对一系列的严峻考验:气候变化、长距离飞行带来的空气污染、垃圾处理、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特别是工业化国家的许多城市,不得不应对以往工业化过程带来的河流污染、住房条件恶劣、噪音和空气污染等问题。20年来,各国都在艰难地寻找应对这些挑战的良方。“生态城”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人们在发展“生态城”的概念时认识到两点。其一是城市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城市本身,而是在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上带来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的影响。其二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迅猛的城市化进程,要求人们在如何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品质方面寻找新的思路,进行新规划,采取新科技。

“生态城”概念不一目的相同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经济增长情况、经贸活动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城市虽然拥有很多共性,面临共同的问题,但发展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对理想“生态城”的概念很难有统一的描述。但总的来说,它们都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生态城”建设者应致力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最终使排放量达到中和状况。无论是使用能源,还是利用自然资源,他们都应坚定不移地走高水平节能发展道路,实现水资源合理使用、垃圾循环利用的目标。这些目标也同城市的传统功能相吻合。城市依然为经济活动提供推动力,是人们寻求就业机会的中心,也是文化和学术交流的核心地带,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加强社会包容度和凝聚力起到重要作用。

全球“试水”生态城实践

如今,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城市将“生态城”的概念纳入规划中来,因地制宜地改造了城市环境。

瑞典 首都斯德哥尔摩自1990年至今不断发展地区供暖系统,已减少6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量,目前还利用冰凉的海水来取代空调系统,形成地区独特的降温方式。

德国 汉堡市同近千家中小型企业合作,为他们如何利用水和化工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出谋划策、提供投资。

美国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纽约也通过环保方式管理当地河流系统和周围农田,实现了不用机械方式过滤城市供水。

巴西 库里蒂巴市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投资兴建综合性公交网络,包括设计使用低排放生物能源的高速巴士系统,方便市民出行。城市规划者还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支付系统,并将自行车道路和步行道路连接起来。每天,该市公交系统能运送200万人次。

津巴布韦 首都哈拉雷,设计人员利用仿生学,模仿白蚁为蚁穴降温的方式建造大型商场。这家商铺的空调费用比同类建筑节省90%以上。

古巴 巴亚莫市的当地居民只有15%能够使用机动车交通方式。该市从2004年起,就开始使用马拉货车。目前,马拉货车满足了当地40%的交通需求,显示出机动车并不是解决公共交通的唯一方式。

肯尼亚 是联合国环境署总部所在地。环境署帮助当地屠户将废物转化为沼气,为商户和民众发电,减少对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河流污染。他们还同肯尼亚政府合作,努力恢复肯尼亚的水源保护地――马乌森林区的植被。这片森林每年能为肯尼亚经济带来价值15亿美元的收益。

中国 山东省日照市作为联合国环境署气候中和网络的成员,实现了城区99%的建筑、乡村超过30%的房屋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日照拥有56万平方米的太阳能采集面积,每年节省电能达到3.48亿千瓦时。

挪威 许多城市都在推进旨在让城市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各地方和地区气候方案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平台。特隆海姆正在努力建设一座SmartCity(智巧之城),使能源总用量至少减少20%。

需要人们的高瞻远瞩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认为,从这些城市的建设经历中,人们可以得到许多经验、信息和数据,将现存的城市改造得更加环保,或规划、建造新的“生态城”。这种改造过程显然需要人们高瞻远瞩,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并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困难和挑战

施泰纳指出,目前国际社会在建设“生态城”方面,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如何分享和推广创意措施、明智的城市政策和创意性市场机制。

目前建设生态城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挪威霍达兰郡发展局局长扬・佩尔・斯戴维认为,建立市中心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寻找金融解决方案;在发展规划和项目中统合公营和私营两个方面;限制城区扩延,优化建筑密度,减少运输需求。

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

施泰纳表示,“生态城”或“绿色城”、“可持续发展之城”的概念如今已进入国际视野,受到各国的关注,这是非常正确的举措。全世界正面临着贫困、自然资源迅速消耗、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不断受损等诸多挑战。而到2050年前,全世界人口将从60亿增长到90亿。消耗全球70%能源的城市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关系到21世纪的安全形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实际出发,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环保应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它不是一项奢侈的行动,而是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施泰纳强调,看到“生态城”项目不断酝酿和发展,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变得更加美好。

(资料来源《望新闻周刊》)

上一篇:《政治暴力批判》等五则 下一篇:探监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