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全球最佳“生态城市”

时间:2022-05-11 06:42:21

【前言】伯克利:全球最佳“生态城市”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伯克利的“转身” 故事开始于1975年。 这一年理查德创办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这一组织参与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然而和当时相对主流的思想不同,理查德和他的同事们并不想重新设计建造一个完整的城市,他们更倾向于改造现有的城市。 1980年,理查德的...

伯克利:全球最佳“生态城市”

在欧洲人还没有踏足美洲大陆之前,萨克拉门托河从伯克利境内奔流而过,在咸淡交界地区大量湿地孕育着无数的植被,“伯克利”一词被形容为难以多得的肥沃多产的土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部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小。印第安部落之间相互共享着上天赐予他们的自然资源,毫无纷争。

然而,欧洲人到来之后则是另一番情景了。不仅是他们不能与印第安人相处还将其屠戮灭绝,而且当时的欧洲殖民者还大肆地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

经历近代工业革命后的伯克利,由于水污染和过度捕捞,水生生物已经大肆减少。原有的溪流大部分成为了排洪沟,剩下的多数被埋到了地下。

三分之一的海湾被填满,90%的湿地成为了住宅、垃圾场、高速公路、高层建筑……

面对现代城市出现的污染、拥堵、破坏生态平衡等诸多弊病,居住在伯克利的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发动了一场“生态城市”改造运动。

伯克利的“转身”

故事开始于1975年。

这一年理查德创办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这一组织参与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然而和当时相对主流的思想不同,理查德和他的同事们并不想重新设计建造一个完整的城市,他们更倾向于改造现有的城市。

1980年,理查德的组织在伯克利西部买下并整修了一个建筑,他们把它叫做“整合的城市房”,拉开了伯克利生态建设的序幕。

整合城市房的系统特点是系统的整合性。在它的南面有一个被动式太阳能温室,屋顶上有太阳能热水板。粪便在干燥厕所内堆积,加上厨房和院子的堆肥来做花园的肥料。许多食物是自己种植的,他们饲养的蜜蜂也可以从邻居家的花上获得蜂蜜。

整合城市房的成功刺激了他们的下一步工作——“整合邻里”。但是雄心勃勃的生态城市建设者们却遭到了来自低收入者的阻力。

很显然,无论是“整合城市房”还是“整合邻里”,其建设成本和居住成本都大于一个为中低收入者建设的称心但是又毫无特色的一至两层居住用房。就这样,在伯克利西部从“整合房”到“整合城市”的项目,在进行到第二步“整合邻里”时就宣告夭折。

从那失败之后,生态城市的拥趸们发现自己除了理想和设计之外一无所知。他们不了解居民,更不了解居民们居住的环境。他们决定在附近的街区定居下来,了解这些街区,看是不是可以逐渐改变它。

理想主义者们的辛苦最终获得了回报,伯克利米尔芬大街就是他们的最大成就。纵贯南北、跨越6个街区的米尔芬大街如今是世界知名的“慢行街”。这里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都以不超过15英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甚至在一些路段上还有着清晰写明“除自行车和紧急车辆外,不得入内”的路牌和路障。“慢行路”给米尔芬大街的居民们带来了宁静的环境、清洁的空气以及安全的交通。

依靠民间组织的生态城市建设步履缓慢,尽管有着“整合城市房”和“慢行街”的成功,但是终究难以改变整个城市。从最初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建设“整合的城市房”, 理查德和他的同僚们从生态城市一线的建设者的身份也逐渐开始转变为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并在1992年,促成美国政府决定对伯克利实施生态城市计划。

通过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调整城乡空间结构,伯克利市一步步朝着“生态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经济性背后的成功

相比于别的生态城市建设范例,伯克利可能是最经济的一个。 [论文网]

与多数城市在面对环境问题和后工业化时代“被迫”选择生态城市建设不同,以理查德为首的生态城市建设者们是主动的寻求生态城市建设之道,也让他们在实践初期就因为面对经济效益问题(“整合邻里”的夭折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积极寻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保持经济性的可能性。

恢复城市原生态的环境是伯克利生态城市建设的第一个原则。但是伯克利没有生硬地在地面大规模种植植被,而是首先选择疏通区域内原有的大量溪流。这不仅没有破坏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还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城市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节约了大量成本。

伯克利以人的步行速度为依据,建设城市中心区和城西、城南两个较大的次级中心,每个中心有几百米不等的服务半径。与之最好的对比来自于北京,偌大的北京市只有CBD和中关村两个大型写字楼集中地。这就造成了早晚高峰期犹如地狱一般的地铁和公交人员流动。伯克利多个中心区的设计可以让人们对社区有更多的选择,也避免了在一定时间内的集中人员流动。

尽管推行了“慢行街”,建设了多个城市中心区。但这并不意味着伯克利的市民们都要依靠“11路公交车”。一个联系全城的公交系统是每一个生态城市的标准配置。BART(旧金山湾区捷运系统Bay Area Rapid Transit)将整个城市连为一体,而且数量还在增加之中。小汽车已经不再是伯克利人出门的必备。

规避了大量的人员长距离流动,减少汽车的使用量。停车场的数量和规模也就不再有大的需求。那些空闲出来的停车场也就可以用来做其他用途,这样不仅不会造成浪费,还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使用清洁能源似乎是生态城市的标准。依山傍水的伯克利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距离伯克利城市50公里的Altamont风场目前生产了超过加州风力发电能总量50%的电力。这些清洁无污染的电力照亮了旧金山海湾。

《伯克利住宅节能条例》则从法律层面保障了能源节约,而生态组织和市民的高素质也使得节约能源和垃圾循环利用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城市相比,伯克利是一个相对富裕,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这意味着它能够经得起更多的考验,并拥有足够多的智慧去做出选择。但是伯克利的生态之路并非建立在城市的推倒重来之上,30多年的生态建设不仅没有付出太多的成本,甚至可以充足地保障经济效益。也许生态城市建设是建立在环境压力基础之上而出现的未来概念,但是伯克利已经证明了这一概念是可以实现的未来。

伯克利案例成功的背后,政府的作用也同样重要。如果政府没有注重系统建设、结合实 际、与民间联手合作,伯克利也无法成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最佳样板。

上一篇:情感相融,心灵碰撞 下一篇:交通警察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