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3 04:39:53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研究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主观性试题的分值比例在增加,其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在提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物理学科早已不再是记住规律、公式与计算而已,更加需要运用准确而清晰的语言表述出物理现象、过程及规律。

物理学科的语言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与逻辑关系。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不论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成绩滞后些的,真正要其口头表达或用书面语言来分析物理问题,相当一部分还难以较好地组织起物理语言。一些学生尽管心里明白,但语言结结巴巴,说不清楚。在平时的作业、试卷中,同一班的学生答案有好几个版本,有的啰里啰嗦说不到重点,有的词不达意违背了物理规律。这种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原因,迄今没用得上多媒体,连普通的投影仪都不具备,老师上课仍是一只粉笔,一本教案。针对这种状况,师生间的交流尤显重要。平时我们主要以课堂上提问交流、作业的处理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本身要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题海”淹没了“表达”。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大型的计算题,实验题,而忽略了概念题、归纳题的解答,致使学生也不重视这类题目。另外,“灌输式” 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概念,忽略了学生的探究互动,没有鼓励学生多质疑,发表与自己的不同见解。或者有时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粗鲁地否定了,打消了表达交流的积极性。

因此,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良好的氛围。对于有些知识点要主动设置一些问题。例如:(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 在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活动中,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记录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针对以上设计方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电流的大小可以由电流表直接显示,也可以由灯泡的亮度来反映。图中电流表与灯泡串联在一起,能否只取其一呢?如果只取其一,又存在什么样的不足?

2 规范自身的物理语言,掌握准确的物理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要求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准确、科学。

准确性是指教学用语应严谨,措词应准确,要符合逻辑,表达正确而精炼。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必须是有的放矢,不能东拉西扯,任意发挥。教师的话语太多太长,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在物理教学中,尽量避免一些口头禅出现。教师如果一节课出现许多“这个、那个”,“是不是、对不对”,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找不到重点。

在阐述物理定义、定理、定律时要准确无误。因为物理定义、定律、定理的表达已经十分精确,往往错一个字都不行,次序颠倒更不行。物理学中经常讲到“重力与质量”、“物体与物质”、“具有与受到”、“相对与绝对”等这些词,在讲解这些词时必须要一字一 析,不能含糊其辞。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要强调它们的前后顺序;在测滑动摩擦力时,使物体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目的,只能说使F=f,而不能说使f=F,因为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水平方向是否匀速没有关系,通过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使拉力等于摩擦力。

再如,在分析杠杆的动力,阻力等因素时,学生习惯默认为阻力就是所挂物体的重力,实际上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应在杠杆上,物体对杠杆的拉力才是阻力。

在研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物体刚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在这里要强调“刚滑到”这个细节。

3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生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阶段,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往往在口头表达上语无伦次,书面表达上杂乱无章,操作表达上手忙脚乱。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从学生的基础与教学要求出发,多方位来规范学生的物理用语。

教师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一样要严格,发现问题应及时、认真地提出来,并进行更正或补充。

例如:在探究过程中对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常常对结论的深度把握不准,有的写一个量与另一个量有关;有的写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增大;有的写一个量与另一个量成正比(或反比)。主要是学生对数据的分析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而根据脑海中已有的知识进行填空。 2011年泰州中考题中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有一问题:“为什么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很多学生凭经验答的是“为什么加热水到沸腾需要较长时间?”。

又如对惯性现象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强调两点:一是谁具有惯性;二是物体要保持原来的什么运动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板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实际听课的效率,对于有些知识点,学生可能只限于听得懂,并不能真正掌握。比如在解释沿海地区比内陆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时,很多学生只知道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详细的原因根本就表达不清,这时我们通过板书,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规范了表达的格式。

学生每通过一次次的说和练,就能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为讲究,从而逐步走向成熟。应当说,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也是学生对所学学科掌握情况好坏的具体体现。教师严格规范学生的物理用语,不仅可以有助于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去学好物理学科,又能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配合得更加默契,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4 注重习题课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对题目进行简化:要让学生准确找出题目中有价值的信息,排除干扰。在解实验题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例如,在滑轮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题目中的信息准确地在图上反映出来。

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或考试解答题目,首先要听得懂,看得懂。要听得懂老师问什么,要看得懂题目的意图,这样才有可能回答准确。例如2010年泰州中考最后一题“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题”,很多学生都弄不清题目的意图,出现了很多用原理来验证原理的答案。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校加强了这一方面的训练。首先从教师身上入手,加强上课提问的层次性,指向性训练。使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分层次,搭台阶,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对有些题目,常常让学生口头表达出解题的思路,选择题让学生说出选与不选的原因。注重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归类,再到课堂上分析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5 让学生上课敢“说话”,积极参与课堂评价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愿意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要敢“说话”,摒除自卑心理。学生回答问题不踊跃,不主动参与交流,主要是心理方面因素。许多学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怕同学的取笑,特别是农村孩子。这种消极因素让他们选择不回答,更谈不上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因为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其次,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我们要有耐心, 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 更不应该立刻中止,此时我们不是简单地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应以它为资源,来发现学生思维的轨迹,或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评价,来达到全班纠错、提高的目的。

总的来说,提高初中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应当贯穿于日常物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物理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方法,不断加强对初中生物理语言能力的培养,让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更好地落到实处。

上一篇:关注“活”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