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时间:2022-09-23 04:29:59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在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和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让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

初中语文审美情感审美素质审美,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人类产生以来就在追寻着美。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用那支生花的妙笔描绘了如此丰富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然而,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却漠视了这一美的存在,虽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导致语文课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了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艰难进行中的初中语文教学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初中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满堂机械地讲授,看似精彩的一问一答剥夺了学生放飞想象、挖掘深层智慧、用美的眼光审视世界的机会。语文的工具性被推上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人文性被遗忘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事实上,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忽略,语文教学因掺杂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而变得索然无味。

罗丹曾说过:“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篇构思精巧,散发着人性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还有待于我们的挖掘与发现。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他们能鉴赏一些思想内涵较浅的文学作品,思想感情较为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二、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叶圣陶早已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他还强调:“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达到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使自己能够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自觉地投身于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生活的伟大事业。”这些话道出了审美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更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审美,不仅是一种艺术或文学的特殊素养,也不是少数人才有的禀赋,而是所有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良好的品质,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和方式,即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和人生。这种素质的养成,教育,尤其是语文学科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和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审美活动。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文本的欣赏活动,也是一种生活的审美;写作的本质意义,就是表达对生活的审美感受。

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学科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其美育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让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庄文中先生说过:“审美是语文课的一股富有活力的矿泉水。”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走出误区,重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1.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强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读书明理。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2.激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即朗读、默读进而涵味咀嚼)优美的文学作品,去与作者对话,从而获得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是文学欣赏的再创造过程,是更深入地“走进”作品的一个重要手段。想象在审美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感知的作用是为主体进入美感世界打开了大门,那么想象就是为主体在美感的世界的遨游插上了翅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3.在比较阅读中赞赏美

朱光潜先生指出,要提高鉴赏力,比较的方法是不容忽视的。这启示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灵活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养成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4.从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走出教材,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而初中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并在感受的同时构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他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构思,用心去写,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

当然,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语文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始终把审美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娱悦其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触发其情,初中语文教学必定走出不一般的天地来!

参考文献:

1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于漪语文教育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4文艺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待优生的转化 下一篇:学生成长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