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时间:2022-09-23 02:55:25

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82-01

【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的护理促进血液病患者积极康复,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在病人康复过程的积极作用;护理包括医务护理还是生活心理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较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血液病、人性化护理、经验

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源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源发于骨髓组 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可以是源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

1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护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不论是形式 或内容上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前被认为是单纯的自然科学的护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因素在护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现。“以 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正逐步被“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模式 所取代。今天人性化护理服务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护理对于血液病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血液病患者的医务护理

2.1 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预防感染

2.1.1 环境及个人防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单位病床占地6~7m2,2次/天,紫外线及消毒液做室内清洁消毒,餐后、睡前用口泰漱口,1/5000高锰酸钾早晚坐浴一次。有口腔溃疡者涂维生素E油以促进溃疡面愈合,肛周破损者除坐浴外用消炎油膏涂抹肛周及,局部还可用烤灯照射,以保持局部干燥,促进创口愈合。加强皮肤清洁和饮食卫生,严格陪护探视制度、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化疗前清除急慢性感染灶。

2.1.2 骨髓抑制期特殊防护:有条件者住单人间,短程口服抗生素如磺胺。大剂量静点丙种球蛋白2~3d,酌情应用惠尔血、输血或血小板等。

2.1.3 积极抗感染治疗:粒细胞减少期无原因体温高于38.5℃,持续3d以上者须用足量、强效联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2 输液的护理

静脉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损伤,但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2.2.1 合理选择利用血管: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要有计划利用血管,由四肢远端开始,对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采用较细小的血管输注,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要采用易固定、弹性好的大血管。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要得当,给药方法正确。

2.2.2 血管的保护:在操作时除要注意机械性损伤外,在平时用药结束后,要经常热敷,按摩手足,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使血管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减低脆性,减少粘连和结节瘢痕的形成。

2.3 出血的护理:当血小板<20×109/L-1伴明显出血倾向,除输注血小板外,还应限制其活动,避免碰伤。不吃硬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消化道粘膜损伤,防止鼻腔及牙龈出血,气候干燥时,注意保持鼻腔湿润,不抠鼻腔。如少量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出血多时可用纱条填塞压迫出血,牙龈出血可用冷盐水含漱或用明胶海绵压迫出血。各种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3~5min,预防皮下出血。

2.4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化疗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肝损害。另外如长春新碱的主要副作用是神经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主要副作用是胰腺炎等,因此,化疗期间除应定期复查血象、肝功及骨髓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与否,在治疗护理上选用能防止或减轻毒副反应的中西医措施,以利化疗顺利进行。

3 饮食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3.1 饮食生活护理

3.1.1 给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适合小儿口味的饮食。但在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则给低脂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诱导缓解及用大剂量氨甲喋呤期间,预防因大量白细胞破坏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同时也有利于药物毒素的排泄。

3.1.2 白细胞减少患者,饮食要特别注意卫生,所用碗筷等用具在使用前用开水冲烫,饭后要漱口,不要吃生冷凉菜,不吃剩饭菜,水果不可多吃,对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吃过硬的食物,以免划伤食管引起消化道的损伤出血,同时也要避免用力,大便保持通畅,如果大便干结,要用点开塞润肠药物等。

3.1.3 生活规律,不要多活动和外出:患儿在疾病稳定或好转后,往往不太注意作息规律,扰乱身体的作息规律不利恢复。血小板减少患者要避免剧烈活动,生活中更要注意不要摔倒、碰撞头部腹部等部位,以免引起颅内及内脏出血。

3.2 重视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对患儿采取鼓励、安慰等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他们,充分与他们沟通建立友好关系,取得信任,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保持良好情绪:家长要对患儿的病情有个了解,既使是恶性血液病也是可以治愈的,千万不能有绝望消沉等不良情绪,现代医学已证明不良情绪可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等功能。患病时,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的消极作用;反之若保持良好心情,有个开朗的性格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4 护理人员树立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1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 树立理念是服务实施的关键。

人性化护理起源于 整体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在注重病人疾病的同时注重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讲究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和照顾,使病人在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从而达到最佳护理目的。

4.2 换位思考,尊重第一:实施人性化护理要学会换位,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时时想想“我能为病人做什么呢?”,这正是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除了具有正常人的需求外,心理还有着特殊的需求,处于一个焦虑、紧张、恐惧、需要、 被尊重、 被关心、 被同情、 被支持的复杂心理状况。 了解病人的需求, 以尊重为原则是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前提。

4.3 加强沟通,融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把与患者的沟通作为重要的工作时常做。护理人员不但是患者的忠实听众,而且要学会引导患者将其所有的喜、怒、哀、乐都释放出来。这有利于患者的心境平和,早日康复,而且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病人的心理效应,影响到护患之间的交流、信任与合作,进而影响患者的诊治与康复。良好的人性化护理工作可以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诊治和护理。

作者单位:844000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上一篇:胃溃疡合并大出血45例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下一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