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压滴灌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22 11:32:53

浅谈加压滴灌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随着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全球对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提高玉米产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加压滴灌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选种与种子处理、播种、平滴出苗水、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以期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压滴灌 玉米 高产栽培 技术

一、膜下滴灌的原理和优点

膜下滴灌是膜下灌溉技术的一种。其主要是将滴灌带铺设在膜下,利用地面给水管道将灌溉水源送入滴管带,在滴灌带上设有,通过滴头使水不断地滴入土壤中,而且直至渗入到作物根部,以减少田间蒸发,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该技术十分适用于干旱地区且值得大力推广和发展。目前在我国新疆及东北地区应用较广。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在现代节水灌溉中膜下滴灌是一次新的突破,它将不同形式的节水灌溉方法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单独的灌溉系统,它是利用少量的进行水有效灌溉大面积的耕地,从而达到灌溉节水、保温、使土壤性状、光照条件得到改善,加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达到了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

在一些地区地膜栽培玉米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在地膜玉米栽培中应用节水设施,通过改善灌溉条件使玉米的施肥水平得到提高提高,玉米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加压滴灌技术正在大力推广,目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该技术的基本特征是依靠自动调控的手段控制时间和水流的给水形式,具有节水、增产、节约劳力的优点,使生产环节大大减少、而且还有经济实用、防病、抗病等特征。

二、膜下滴灌技术

1、选地与整地

通常玉米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以壤土最佳土质,壤土地块要求具备深厚的土层、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肥力要达到中上等要求,其中速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要分别要大于5mg/kg和50mg/kg,做好秋耕,要使耕翻深度达25~25cm,同时要结合秋翻施用有机肥30~45t/hm2、三料磷肥450kg/hm2,尿素300kg/hm2、为了防止氮素流失在全层施肥后要及时耕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冬前整好地,次年春季适期耙后进行播种。如果冬前没有进行整地,那么春季必须将点片平地保墒工作做好;整地时,用联合整地机一遍完成,将作业层次尽量减少。整地要达到地表平整、表土细碎、墒足地平、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

2、选种与种子处理

所选用玉米种子质量需要达到国家二级良种标准,而且该种子适宜本地生长。要在拌种前晒种2~3d,以便提高种子发芽势。可用种子量0.3%的3911乳油拌种,然后堆闷24h,以预防玉米苗期害虫。可用0.4%的卫福种衣剂包衣,以防春季低温烂种,同时加入适量锌肥拌种可防止玉米白化苗。

3、播种

要抓好播种质量,需要采取吸气精量播种,播种深度为4~6cm。膜下5~10cm地温稳定连续达到12℃时便可播种。使用播种机可选用膜下气量点播。1膜内保持3行,行距配置为40cm+50cm,结合行60~65cm,行走行距65~70cm,株距20~25cm。播深5cm,播量37.5~45.0kg/hm2,严密覆土,镇压良好,防风揭膜措施要实行到位。将滴灌带铺到地膜中间然后进行开沟浅埋。

4、早滴出苗水

播后3d内将地面管布好,接好毛管接头,做好来水就滴的准备,用水量根据土壤墒情决定,以达到能出苗为宜,促进早出苗、出齐苗。

5、田间管理

(1)合理密植。留苗密度要根据株行距确定,及时放苗,及时进行催芽补种工作,以防缺株断垄。玉米在三至四叶期时,定苗工作要一次性完成,保苗在8.25万株/hm2。左右,严禁双株,缺苗处株距不足15cm的苗可视为余苗,要将其清除。注意了解株行配置与株数的关系,不可盲目增加株数,以免导致株行间透光性差,光合能力下降的结果,而且容易发生荫蔽和青枯现象。

(2)科学施肥。为保证高产玉米达到吨粮,必须保证足够的养分。要处理好高肥数量和质量配比,还有投放时间、投放方式、和投放数量。因此,在化肥投放上通常施标准氮肥1800kg/hm2、标准磷肥750~900kg/hm2、钾肥视土壤缺失情况补施。

一般肥料分两部分投放,一部分投放1200~1500kg/hm2标肥,其中标氮和标磷的分配分别为450~600kg/hm2和750kg/hm2;另一部分可以在生育期投放,主要是随水滴肥,全生育期滴标准肥1050~1200kg/hm2,主要以氮肥为主。前轻后重,在生育期需要滴水7~8次,每次随水滴氮肥75~150kg/hm2。要合理的增加投放以满足高产玉米需求。

(3)加强灌水管理,坚持头水前揭膜。要处理好防早衰问题,头水前要揭膜并利用肥料,应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适当推迟头水时间,但是也要避免过度推迟头水以免造成玉米生长滞后。头水前必须坚持旱时才滴水,以利于玉米根系扎根深处,从而促进耕层土壤中的养分吸收,以达到理想的生物产量。在高产玉米全生育期需要灌浇八次水,可适当推迟头水,但必须保证二水、三水紧跟,后面几水的进水时间可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确定,平均灌水周期为7~10d。每次滴水量可根据生育期需水量来确定。为防玉米受旱,灌水时一定要灌溉均匀,为了避免造成洼塘积水,高包缺水,导致玉米高产受到影响,要按滴灌设施要求配置合理灌区。

(4)虫害防治。主要是采用糖浆、杨柳枝把绣蛾,或者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在6月下旬至7月初)用3%呋喃丹12-15kg/hm2灌心防治玉米螟。

六、收获。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达到完熟期收获。可采取人工收获,也可使用机械收获。

上一篇: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下一篇:鄱阳“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