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杏的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17 07:55:43

番杏的高效栽培技术

番杏又称新西兰菠菜、洋菠菜,是番杏科番杏属1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药理研究表明,番杏全株可入药,味甘、微辛,性平,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常食番杏对肠炎、败血病、肾病等患者具有较好的缓解病痛的作用,能疗疮红肿、风热目赤、解蛇毒等,并有抗癌作用。我国引种已有200年的历史,但栽培不多,知之甚少。番杏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生长旺盛,嫩茎叶柔嫩、清香,易栽培,极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不需喷施农药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在设施条件下,我国各地均可实现周年栽培。

一、栽培生产地环境要求

1、产地环境:

(1)温度番杏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应性很强,耐热、耐寒,但地上部分不耐霜冻。在8~30℃条件下种子均能萌发,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28℃;苗期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可以短时间耐受2~3℃的低温。在较温暖的地区能露地安全越冬而成为多年生植物。

(2)湿度番杏喜湿润的土壤环境,耐旱力强,不耐涝,湿润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番杏的生长发育,苗期土壤应保持见干见湿状态。整个栽培过程需水量均匀。番杏植株较抗干旱,但在生产上过分干旱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以致降低产量和质量。

(3)光照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较耐阴,在弱光、强光下均能生长良好,苗期给予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壮苗的形成。

2、土壤、气候要求:

(1)土壤和肥料喜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较耐盐碱,对氮、钾肥要求较多,栽培上以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为佳。苗期应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

(2)海英菜对气候的要求不高,夜间温度在5℃,白天温度在12~15℃即可自然生长。

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栽培季节无霜期内可进行露地栽培,地温稳定在10℃时播种。大棚能实现提前和延后栽培,日光温室可实现四季栽培。育苗移栽种植,可于当地晚霜期前40~50天在温室育苗,晚霜过后定植于大田。鉴于番杏种子吸水困难、发芽期长、出苗不整齐的状况,生产上多采用温室育苗移栽的方法栽培。

2、育苗

(1)苗床准备将前茬作物残体和杂草清理干净,耕翻晾晒,做成1.2m宽的育苗畦。每平方米施入过筛的腐熟有机肥8~10kg,畦面用锄头浅中耕,将苗床土和肥料混合均匀,用平耙整平后待播。

(2)种子处理番杏以果实繁殖,果皮较坚厚,吸水比较困难,在未处理状况下发芽期长达15~80天,故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有2种:①温汤浸种法:将种子放在5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再催芽;②机械处理:将粗沙与种子放在一起研磨,使种皮造成机械损伤,增加种皮的透水性,然后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再进行催芽,有利于种子萌发。

(3)催芽播种经过处理后的种子,沥干种子表面的水分,用干净的湿毛巾或纱布包好,置于25~28℃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种子1遍,当有80%种子露芽后便可进行播种。播前将苗床浇透底水,将种子

按6~8cm见方的间距点播于畦面,覆1cm厚的过筛细土,在畦面盖一层塑料薄膜,以利保温和保湿。当有50%的种子拱土时揭去塑料薄膜。每亩需种子0.75~1kg。

3、播后管理播种后,白天保持室温25℃左右,夜间15℃以上。齐苗后,再覆0.5cm厚的过筛细土弥缝保墒,同时降低室内温度,日温保持在20~22℃,夜温12~15℃。定植前适当降温炼苗,日温保持在20℃左右,夜温10℃以上。苗期生长缓慢,尽量不要浇水。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适当蹲苗,切方定植。

4、定植番杏生长期长,定植前应施足基肥,一般每亩(6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5000kg、速效氮肥20kg,将土壤深耕、耙细、整平,做成1.5m宽的平畦,按30×50cm的株、行距定植,随定植、随浇水,定植水不宣过多,以利缓苗、早发棵。

5、田间管理番杏的生长期长,1次种植多次采收,直到初霜期。生长期需氮、钾肥较多,除在定植前施足基肥外,还应进行多次追肥,以提高产量。一般从定植至采收,要根据生长势追施适量尿素和氯化钾,在每次采收前每亩追施尿素10~15kg、氯化钾5~10kg或腐熟的人粪尿1500kg,随水冲入。番杏以嫩茎、叶为产品,缺水时叶片变硬,生长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以免烂根。前期要注意中耕除草,植株封行后要随时拔除杂草,免中耕。番杏的抗病虫能力很强,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只是偶而有一些食叶害虫啃食叶片,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

6、采收当植株长至20~30cm时及时采收嫩茎叶。番杏在生长过程中,几乎每节叶腋都生花蕾,采收时要将花蕾除去,并剪掉细、弱枝,保留粗壮新枝,保证营养生长,促进植株粗壮、叶片肥大。若采收过晚,不仅叶片老化、粗纤维增多、影响品质,而且叶片发黄,失去营养价值。一般5~7天采收1次,可连续采收5~6个月,采收后及时上市。每亩产量3000~5000kg。

上一篇:扩大内需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 下一篇: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防治对策